蔚县:
蔚县剪纸的简介 蔚县剪纸源于明代,是一种风格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民间艺术,其制作工艺在全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它是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其基本制作工艺为:设计造型——薰样——雕刻——染色。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蔚县的周兆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河北蔚县剪纸,据史书记载,蔚县剪纸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蔚县人一般把剪纸称为"窗花"。以窗花见长,“天皮亮”可说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进行装饰。早期当地还盛行供花鞋、荷包、枕头上刺绣用的“花样”。后来河北武强县的木版水印窗花传入,吸取其色彩特点,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县剪纸的独特风格。蔚县剪纸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代表人物是王老赏(1890—1951)。蔚县剪纸的题材,多取自戏曲人物,也有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等吉祥形象。蔚县剪纸的特色 一般说来,以陕西、山东等地为代表的北方风格豪放粗犷、浑厚纯朴,以广东、福建等地为代表的南方风格纤细秀丽、玲珑剔透,以江苏、浙江为代表的江浙风格的疏密流畅、精巧明快。蔚县剪纸是借鉴了杨柳青年画、五强木版年画而在许多民间艺人的艰苦探索下创造出的一种民间工艺品。其优美的构图、精细的做工为世人所惊叹。它的风格严谨,形神兼备,具有独特的六大特点:一为构图时具有上下均衡,左右对称的特点,给人以丰满匀称的美感;二为刻制时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阴刻见色彩,阳刻见刀功,素以刀工精细,色彩浓艳驰名;三为染色时将点染、涂染、晕染、套染、渲染等技法有机地结合运用,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给人以和谐大方的乡土气息感;四为在人物造型上着意刻画,务求传神妙处,给人以生动优美感(包括其它动植物的造型);五为采用象征民间吉祥喜庆的“连年有余”、“岁岁平安”等图案,给人以吉祥如意、幸福美满感;六为在阴刻为主的剪纸艺术中,以实用上不遮光的穿透明亮,给人以活灵活现的立体感。这些构成了蔚县剪纸艺术的风格和特色,更显示出在全国剪纸艺坛上特殊的、无限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蔚县剪纸蔚县剪纸是全国唯一的一种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素以刀工精细,色彩浓艳而驰名,所谓“阳刻见刀,阴刻见色,应物造型,随类施彩”而成。蔚县剪纸当地俗称“窗花”,大部分出自世世代代不知名的农民艺术家之手,种类有戏曲人物,鸟虫鱼兽,还有对农村现实生活的描绘等,这些作品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璀璨,浑厚中有细腻,纤巧里显纯朴,把它贴在纸窗上,透过户外阳光的照射,分外玲珑剔透,五彩缤纷,显得特别的鲜灵活脱,别具着一种欢快,明朗,清新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