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窝镇:
基本概况 老窝镇境内盛产西瓜、小白瓜、桃子、花生、辣椒、棉花、烟叶等经老窝镇济作物,近年来高效种植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初露端倪,粮经比例现已达35:65,复种指数达到300%,培育形成八个万亩型优质农产品基地(1万亩烟叶基地、2.9万亩辣椒基地、3万亩小白瓜和西瓜基地、2.5万亩优质花生基地、7000亩优质棉花基地、5000亩大葱基地、6000亩优质小杂果基地、8000亩瓜菜种子繁育基地)创出了六大富有鲜明特色的间作套种模式(麦—烟—红薯、麦棉—西瓜、麦棉—辣椒—玉米、麦—小白瓜—辣椒、麦—棉—小白瓜、麦—花生),被市、区誉为能够使大面积土地增效,让大多数农民增收的“老窝种植模式”。绿色养殖业乘农业结构调整的东风,规模型养猪、养鸡户迅速发展跨入全区养殖大镇行列。林业建设突飞猛进,农田林网、路、沟、河、渠绿化率5%,达到平原绿化标准。地方道路建设更是抓住了省市区公路建设年的机遇,完成了全区第一条在乡镇修建的省二级公路(归老路),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积极、稳步、扎实推进,完成了老窝、宿寨和支毛陈三个中心村建设,地方道路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殡葬改革等工作都走在全区甚至全市前列,保持了全省“先进基层党校”、“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近两年来先后有数位农民被评为“市十佳市民”、“季评十优公民”、“市劳动模范”。教育、卫生、民政社会治安等各项建设工作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所辖村庄 辖37个村委会:庙王村、申庄村、穆庄村、果园村、老窝村、楚庄老窝镇村、新集村、孟湾村、武湾村、前李村、小宋村、下堤于村、郭陈村、二村、拐河村、古同村、台寺村、胡庄村、柏庄村、二郎村、双杨村、鲍庄村、铁炉村、支毛陈村、寇营村、老许村、千刘村、军李村、三村、红石桥村、化庄村、大郭村、河状村、宋庄村、下堤刘村、杨庄村、朱王庄村,宿寨(64个自然村)。基础设施 基础采取政策扶持,财政支持、投资环境日益优化。该镇采取政策扶持,财政支持、投资拉动等强有力的措施,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镇区面积由2平方公里扩大刀平方公里,老窝镇电信、邮政、移动电话网相互交织覆盖全镇,有线电视得到普及,柏油路实现咯额村村通。镇政府南面一条南北二级(省标)柏油路,南连洛界路,北接镇政府,打开了我镇的南大门,一路两行,绿树成荫,小鸟益人,建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通道”。该镇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计划生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事业得到逐步完善。
1998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撤乡建镇。近年来,先后获得“文化先进乡镇”、“奔小康科普示范乡”、“农业科技示范乡镇”、“先进基层党校”等荣誉称号,全镇党建、综合治理、纪检信访、农田水利等工作均走在市闲前列。发展特色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做支撑,因时制宜,突出特色,强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高效种植业,生态林业、精品农业已成为本镇的三大支柱产业,初步走出了在粮棉等大宗农产品过剩形势下靠调整结构,实现农民和镇财政双增收的路子。畜牧业规模划养殖势头强劲。目前,全镇年出栏肉鸡达到170万只,生猪26万头,年创经济效益5000万元。全镇围绕种植、养殖、林木加工、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培育出批发交易市场12个,年交易额达15亿元,并涌现出来一批龙头企业,促进了产业化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出,现已建成豫南第一大胶业生产基地。机构设置 党政稳定办公室分管单位:组织、人事、宣传,人大、政协、党政办、老干部、武装都、统战、工会,共青团,妇联、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综治办、信访办、安全、内保、目标办、机关作风、审计站、治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