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紫关镇:
淅川县荆紫关镇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有“一脚踏三省”和“鸡鸣三省荆紫关”之美称。荆紫关古建筑群,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实物资料,1987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镇辖37个行政村,296个村民小组,5.4万人,面积168平方公里,其中镇区6平方公里、2.65万人。是“河南省重点镇”、“河南省文明集镇”、“河南十大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荆紫关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逐步把荆紫关镇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0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60万元,.人均纯收入27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400元。概况 荆紫关镇位于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地理坐标为北纬33度14分,东经111度1分。距淅川县城75公里,东至本县的西簧乡、西接湖北郧县白浪镇和陕西商南县白浪镇,南和本县的寺湾镇接壤,北与西峡县西平镇相联,南北长约42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丹江穿境而过。
淅川荆紫关镇是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为唐代后期形成的商业古街,座落在丹江岸边。巍巍荆紫关,背负群山,下临清流,"西接秦川,南通鄂渚",它凭着优越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贾客竞商云集和兵家逐鹿之地。丹江发源于商洛山,注入汉水,汇入长江,因而使之成为历史上可与运河、蜀栈并称的我国南北三大通道之一。丰富的丹江水力资源,使得荆襄沪杭巨商大贾,直挂云帆,溯江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