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河镇:
历史背景 寨河镇1958年建寨河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建镇。位于河南省光山县北部,距县城12公里,地处光山、潢川、息县三县交界处。全镇辖区 全镇辖寨河街居委会、张围孜村、王乡村、大塘村、钱寨村、东林村、罗湖村、寨河村、王畈村、冷大湾村、段寨村、陈兴寨村、吴寨村、杜岗村、张湖村、耿寨村、刘堂村、谢小寨村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4.6万人,面积118平方公里。历史渊源 寨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和商贸重镇。隋唐以来是直达历代京都的重要驿道和驿站。国道“312”也可堪称我国南北分界线。这里既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又是楚汉文化结合部,既具有中原文化粗犷豪放风格,又具有楚文化清新柔美的韵味。民风具有楚风豫韵。刘堂、大塘村古城址,东林村的唐宋代古镇遗址,吴寨村的殷商龙山文化遗址,至今展示着寨河历史的辉煌。
这里自然景色宜人。陈兴寨、金河沟、分水湖三大库、湖,柳影倒映,湖幽水静,风光迷人,美不胜收。16.4公里长,面积1100亩的“312”国道绿色长廊,满目翠绿,让人领略田园风光,在寨河镇境内逶迤蜿蜒20余公里,陈兴寨水库水波粼粼,鱼翔浅底,开阔、壮美、恬静,使你神清气爽,如沐春风。“寨河古渡”、“夕照柳林”、“渔樵唱晚”、“河滩小憩”等风景令人留连忘返。以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为标志的生态乡镇建设呈现出无限生机。红色根据地 这里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邓小平、刘伯承、李先念等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寨河桥头战斗旧址”、“冷洼战斗旧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见证无数先烈为革命事业前赴后继,英勇献身。在革命战争年代,近2000名寨河优秀儿女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交通便利 寨河交通便利,控豫南五县关隘,镇潢、淮平原之咽喉,居中扼要,区位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优良。上武高速、阿深高速、西宁铁路、国道“312”、省道“213”五条交通大动脉,东西、南北分别交错纵横,形成“十字”交通网。东接沪宁,西连申城,南下武汉,北上郑州,四通八达交通网拉近了寨河同全国各地距离,贸易、商务活动十分快捷便利。寨河成为豫南五县的交通中心枢纽,蕴藏无限商机。镇内交通便捷,镇、村互通水泥路,所有村、组互通柏油路、砂石路,水泥路面12公里,柏油路面25.3公里,砂石路65公里,镇、村、组三级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其他 寨河在不断拼搏中奋勇前进,各项工作均排在全县前列。连续多年综合目标排名全县首位,连续多年在“三杯”竞赛中名列前茅,连续多年被省、市、县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