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庄乡:
历史文化 沈丘县原为颍州(今安徽阜阳)辖县,县治在今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明初撤并入颍州州治,沈丘县取消。弘治十一年(1498,此据清·道光《阜阳县志》及明·嘉靖《沈丘县志》,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明史·地理志》误为弘治十年,其他工具书多沿此误),在今河南沈丘老城重建沈丘县,割陈州、项城和颍州地属之,其中陈州十三里(里为县以下行政建制,约当现在的乡),颍州五里,项城二里,另有外来人户三里,合计二十三里。与现在沈丘县的22个乡镇、办事处基本相同。1950年县政府迁至今槐店镇。
沈丘历史悠久。自古就有“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之称。境内的乳香台、青固堆、东冢等古迹均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现县城槐店回族镇西郊,西周时为项子国都,今县境南部,春秋时属楚之寝丘邑。从西周建项国至今,已有约3000余年的历史。沈丘县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自然环境 沈丘县地势西北部较高,海拔42米,东南部稍低,海拔36米。因河流冲刷,坑塘较多。河流7条,全长149公里。主要有河流有沙颍河、蔡河、泉河、汾河等。沈丘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200天左右。自然资源 沈丘县农副农品资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芝麻、瓜果等,特色农业、畜牧业、养殖业已具规模,是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基地、生猪外贸出口基地、槐山羊板皮出口基地、黄牛生产基地和揪楝树生产基地。沈丘县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油菜籽、花生、芝麻、黄红麻;森林覆盖率21.4%;主要树种有泡桐、杨树、槐树、柳树、榆树等。土特产有熏羊肉、山羊板皮等。经济发展经济概况 30年,弹指一挥,30年沧桑巨变。30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沈丘船闸风,在历届县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县人民的务实拼搏下,沈丘县走出了一条不断解放思想、开放创新、振兴崛起的科学发展康庄大道。数字可以明证:2007年,该县国民经济总量达到80亿元,是1978年的45.6倍,工农业总产值132.8亿元,是1978年的59.1倍,地方财政收入1.57亿元,是1978年的22.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