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
基本信息地理位置 江主席题词“古隆中诸葛亮故居”隆中风景区位于鄂西北历史文化名城襄阳襄城区和襄州区、南漳、谷城交界处,距襄阳市13公里,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期在这里隐居长达十年之久。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都发生在这里。风景区境内有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襄樊学院。古隆中风景如画(16张)风景简介 隆中风景区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明代就形成了"隆中十景",即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小虹桥、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龙洞、梁父岩、抱膝石,建国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书院、诸葛草庐、吟啸山庄、铜鼓台、长廊、观星台、棋盘石、琴台、孔雀寨、猴山等众多景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生前给隆中题词:“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1994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隆中 古隆中为其主景区,山峦叠翠,溪水潺流,一派田园风光,罗贯中曾这样描写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
诸葛亮进入古隆中山口,必经一座三门石坊,正中雕刻着“古隆中” 三个大字,背阴写着“三代下一人”,意思是说,诸葛亮是夏、商、周以后的近千年来唯一的人物,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两边除镌刻着杜甫“三顾频烦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诗句外,还有摘自诸葛亮《诫子书》一文中的“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八个大字。转过石坊,就是诸葛亮曾“躬耕垄亩”逾十亩的躬耕田,土地方方正正,很是整齐,前行为小虹桥,刘备二顾茅庐时,在这桥边遇到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见老人衣着不凡,误以为是孔明,便滚鞍下马,趋前问候,闹了一场误会,小虹桥却因此著称于世。清王的《隆中十咏》写到小虹桥说:“有人暑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桥上行”。可见这座小桥很有些不凡的历史。武侯祠 武侯祠是隆中传统十景之一,为隆中的主要建筑,坐落在隆山的东山梁上,她是供奉诸葛亮的祠宇,整个建筑群雄伟壮观。祠内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及蜀汉政权中功勋显赫的文武大臣塑像威武雄壮,栩栩如生,真是“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这句诗出自苏轼的【隆中】诸葛亮躬耕地之谜证据之一 正史《三国志》记载了诸葛亮上疏后主的《前出师表》,在此文中,诸葛亮表述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