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庙镇:
简介 襄城区欧庙镇地处襄樊市南郊,南与宜城市接壤,东到汉江沿岸,西与南漳毗邻。欧庙镇于2001年4月由原襄阳县法龙、欧庙两镇合并而成。现辖61个村:欧庙、新街、河村、张东、梁东、梁西、陈河、刘口、曾垴、康湾、石湾、李湾、李垴、桃园林、大洲、肖洲、大营、散湾、枣林、赵庄、漕湾、周营、李刘欧庙镇领导视察民情集、莫康、贺店、章洲、潼口、黄桥、文垴、柳林、卢畈、王沟、邹湾、千弓、卸甲山、聂营、卞岗、熊庙、康咀、庞岗、黄龙观、王树岗、江庙、褚庙、涂沟、赵山、新街、王岗、西湾、鲁衙、何湾、刘庄、橡树、付岗、徐湾、黄冲、孟湾、九屋、杨集、梅岗、闫咀、张西、郭河。321个村民小组,人口11.48万,版图面积228.8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2.09万亩。现有106个党支部,3791名党员。2002年欧庙镇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2229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908万元,农业产值35321万元,财政收入1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44元。
欧庙镇境内资源丰富,东部地势平坦,为汉江冲积平原,适应种植麦冬等中药材及大蒜、花生、山药等高效经济作物,麦冬种植面积达2万亩左右,已成为中国麦冬主产地和主要集散地,享有“中国麦冬之乡”的美誉;西部为低丘岗地,农牧渔业发达,盛产优质稻及多种名优新特水产品,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北部山区蕴藏着铁矿、硅矿和石灰石,尤其是硅矿品位高,蕴藏量大,亟待开发。乡镇企业发达,有工业企业11家,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拥有纺织、彩印、建筑、运输、服装等产业。2002年以来,欧庙镇在产业结构调整、襄荆高速公路协调、农村村组财务“双代管”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受到上级有关部门充分肯定。经济建设 2007年欧庙镇完成工业增加值4620万元,农业增加值31090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3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55元。欧庙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实抓好各项工作。欧庙镇特产麦冬欧庙镇境内资源丰富,东部地势平坦,为汉江冲积平原,适应种植麦冬等中药材及大蒜、花生、山药等高效经济作物,麦冬种植面积达2万亩左右,已成为中国麦冬主产地和主要集散地,享有“中国麦冬之乡”的美誉;西部为低丘岗地,农牧渔业发达,盛产优质稻及多种名优新特水产品,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北部山区蕴藏着铁矿、硅矿和石灰石,尤其是硅矿品位高,蕴藏量大,亟待开发。欧庙镇在地理、交通、区位等方面优势明显,水陆并进,207国道、焦枝铁路和襄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有国家大中型企业襄樊火电厂、余家湖港口等。镇区面积2.2平方公里,集镇人口2.1万,是湖北省商贸重镇。特色农业 欧庙镇农民以蔬菜生产为主,欧庙镇蔬菜面积2万亩,发展无公害蔬菜是确保农民蔬菜增产增收的关键。因此,今后五年在蔬菜生产上将从四个方面奋斗。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兴农。使科技进步,在农业中的贡献率达到65%,每年技术培训农民不少于10次,技术型农民要占农民总人数的75%,科技带头人、科技示范户占总农户的7%,同时坚持科技攻关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每年取得农业蔬菜科技成果要达20多项,引进新品种,引导农民适用新材料新技术。二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围绕市场调结构,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反季节欧庙镇蔬菜种植菜、时令菜,争取蔬菜保温面积达90%。引导农民搞好蔬菜的保鲜、加工等,增加产值和效益。三是大搞蔬菜流通,着力发展各类流通服务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欧庙镇要成立各类流通服务组织50个,流通经纪人达200人以上。四是大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欧庙镇要投入水利设施120万元,整修田间作业路82条410米,开挖渠沟25条241米,打机井11眼,建一座蔬菜批发大市场,确保欧庙镇所有菜田实现旱涝保收,蔬菜生产实现田园化、景观化、蔬菜销售畅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