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梓镇:
行政区划 洋梓镇镇政府驻洋梓,人口68341人,面积403平方千米。辖3个居委会、34个村委会:洋梓、中山、国营官庄湖农场官庄岭、大桥、回龙、兴隆、高林、青山、白陵、虎峪、花山、大宁、胡畈、洋梓、肖山、军营、汪李、红石、敖河、龚集、郑庙、蒋滩、双湖、李庙、直河、迎河、莲花、火庙、云山、龙泉、盐港、铜岗、天岗、高台、中山、马冲、伍庙。 洋梓镇辖34个行政村,257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委会,国土面积39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731公顷,水田5647.7公顷,旱田2083.3公顷。总人口57260人,其中农业人口44162人,人口出生率8.58‰,人口自然增长率4.3‰。全年输出劳力5041人。财政税收 洋梓镇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2亿元,比上年增14%;实现财政收入610万元,比上年增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90元,比去年增长14%。工业产业 洋梓镇兴工富镇战略稳步推进。全镇共有企业450个,其中工业企业320个。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0000万元,销售收入85000万元,工业增加值18000万元,固定资产投入12700万元,工业利税950万元,同比增长11%、10%、23%、180%、280%;引进外资2500万元,占计划166%。
截止2000年底,全镇共有镇办企业17个,村办企业109个,个体私营企业979个。,实现利税2275万元。其中镇办企业产值达到3622万元,利税324万元;村办企业产值9434万元,利税791万元;个体私营企业产值10559万元,利税928万元。近两年来,洋梓加大企业改革改制力度,大力推进退公转民,努力盘活现有镇村企业。目前,全镇镇办企业全面退公转民、村民企业转制达到80%以上。民营经济已成为全镇工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农业产业 洋梓镇“三农”工作形势喜人。近年来,洋梓镇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农业经济质效迅速提高。2000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2487亿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1.320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94936吨,棉花1179吨,油料15285吨,蔬菜72663吨,牲猪出栏59790头,家禽出笼85万只,禽蛋2137吨,水果11135吨,水产品12017吨,全镇已形成5万亩优质稻米基地、2万亩优质棉基地、3万亩优质西瓜基地、6万亩优质油料、2万亩速生意杨五大农业板块,全镇优质精养水面达到1.5万亩。全镇形成了以粮食、水产、蔬菜、牲猪、林果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产业链条不断拉伸,特色日趋明显,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果——菜——瓜——棉模式、油——花模式、花——稻模式、麦——瓜——棉模式、大棚蔬菜、果——猪模式、猪鱼配套、鱼鸭混养、特产套养、轮捕轮放、鱼藕共生等种养模式。优质沙梨、板栗、柑桔、樱桃、优质鱼、外三元杂交猪、西瓜、反季节大棚蔬菜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优产品享誉市内外,并成为洋梓农民收入最旺盛的增长点。基础设施 洋梓镇城乡统筹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先后多渠道筹资200万元完成16.8公里通村油路建设任务,实现80%的村通油路目标;多方筹资120万元实施汪火桥建设,有力改善官庄地区交通环境;投资50万元实施了集镇路灯设施更新、街道垃圾池整修、街道绿化,开展了镇自来水厂改造和下水道配套建设,新增集镇供水用户500人;筹资2万元改造镇文化宫群众活动阵地,投入40万元改造镇卫生院,投入50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全镇文教卫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引资500万元建设洋梓商贸城,建成全市首家乡镇连锁店。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集镇形象进一步改观,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