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畈镇:
简介 位于大梧县境西南角。东与新城镇、夏店镇相连,南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河口镇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孝感市小河镇交界,西与应山县杨寨乡、孝感市王店乡接壤,北与阳平镇毗邻,总面积163.52平方公里。境内孝大公路以东,祟山峻岭。西多丘陵,间有平畈。总耕地面积32948.18亩,其中,水田24708.8亩,旱地8239.38亩。山林面积39671.01亩。镇政府驻芳畈,人口36190人,面积164.5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芳畈、代湾、徐楼、东升、吴河、新胜、大塘、余坡、新建、严冲、大悟山、腾冲、五四、竹林、新屋、中冲、赵河、芳畈、胜利、滚河、白果树湾。命名 芳畈,原名“芳佳畈”,因地处南北驿路之冲。明末清初始有黄樊二姓在此卖茶开店,逐步形成集市,故名“黄樊”,后转音“芳贩”。亦说这里盛产玉皇李,果味香甜,曾敬献于嘉靖皇帝,受其赞赏,即以“李树遍地,满吸芳香”易名“芳畈”。构建 礼山县建置前,芳畈属孝感县。建县后属二区,后设义善乡。解放后,属六区。1955年改称先锋乡,属环城区。1958年,成立先锋人民公社。1961年更名芳畈区。1975年改为大悟人民公社,1981年复名芳畈公社。1987年9月,设芳畈镇。辖戴湾、五四、腾冲、徐楼、东升、竹林、中冲、大塘、赵河、余坡、芳吸、吴河、新胜、新屋、大悟山、白果树、滚河、新建、严冲、胜利20个村,266个村民小组。共6382户,30619人。其中。农业6072户,28316人。革命历史 芳畈镇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有中共党组织,组织过农民运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芳畈区苏维埃政府,属陂孝北县苏维埃辖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鄂豫边区党委、行政公署和新四军第五师首脑机关驻境内白果树湾等地。解放前芳贩。以产毛铁、铁锅著名,有8家锅厂。解放后,经“公私合营”,建立芳畈锅厂。l972年迁城关镇。境内铜、金、银、重晶石、磷、石英石、石灰石等矿藏储量丰富。其中铜矿、重晶石矿、石英石矿均已开采。l987年,镇内有中学4所,小学20所,卫生院、电影院、文化站等。区划 芳畈镇位于大悟县东郊,东邻新城镇,南接芳畈镇,西连应山县杨寨乡,北靠城关镇,人口21341人,面积115.7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阳平、古寨、红升、新寨、和平、余冲、双冲、朱岗、汪墩、铁铺、红光、中秋、柳林、虎岗、陈湾、尚庵寺。该镇地跨混水东、西两岸。东岸群山起伏,西岸低山、丘陵,沿河为平贩。总耕地面积11415.50亩,其中,水田10931.36亩,旱地484.14亩。山林面积17898.29亩。该镇矿产资源丰富,孝感地区黄麦岭磷矿、白云金矿,均在该镇境内环水以东山地。阳平,全称“阳平口”,为一乡村小集镇,老街位于混水西岸。l963年,孝(感)大(悟)公路竣工后,该镇布匹、百货、副食、五金等商店及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始陆续移至公路东侧下口湾,形成新街。该镇在礼山县建置前属孝感县。礼山县建置初属七区。1934年属二区,区署曾一度设此。1941年,属同仁乡。解放后,属四区(后改称环城区)。1975年,设阳平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区辖镇,属i郎区。1987年,与白云乡合并,设阳平镇。辖朱岗、和平、阳平、余冲、古寨、新寨、汪墩、双冲、红光、铁铺、柳林、虎岗、陈湾、中秋、尚寺等15个村,143个村民小组。共4398户,19098人。其中,农业4245户,18551人。镇内有小学15所,中学2所。卫生、文化设施较齐全。
镇政府驻地阳平口,北距县城7.5公里。刘隔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0年6月,鄂豫皖红军(红一师)在阳平口首次歼敌1个团。后为陂孝北县苏维埃辖区。位于宝鸡市东35公里处,西宝高速公路和陇海铁路横贯东西,地势平坦,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经济繁荣。辖窑底、新秦、联合、宁王、晁阳、龙家湾、五星、居村、三联、东港、西港、报李、同心、宝丰、东风、野寺、水庄、大帐寺、西枸、东枸、第六寨、姜马等22个村委会。地方特色 芳畈镇拥用丰富的矿产和地材资源,特别是磷、金、花岗岩等矿产资源蕴藏量大,品位高,国有大型企业黄麦岭磷化公司位居该镇境内。目前该镇发展各类工矿企业37家,其中磷矿开采、加工企业10家,固定投资400余万元,年产量10万余吨,产值200余万元;大型碎石厂13家,采沙场7家,总投资1000余万,年产值2000万元;花岗岩开采加工厂1家,年采花岗岩5000立方;石英石开采加工厂1家,年开采石英石5万余吨;引资发展古寨预制板厂、水泥涵管制作厂、鸿昌环保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晏家桥水泥砖厂、新寨水泥厂各类水泥制品厂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