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山镇:
行政区划 螺山镇辖2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新街、老街、螺山、龙潭、界牌、中原、双龙螺山镇地图、花园、新联、袁家湾、重阳树、伍家窑、朱家峰、皇堤宫、颜家咀、复粮洲、丁山庙、铁牛。螺山镇镇政府驻螺山。地理位置 洪湖市螺山镇地处两省(湖北、湖南)四县、市、区(洪湖、监利、临湘、云溪)交界螺山镇处,是洪湖的南大门,省际口子镇,国土面积83.2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其中镇区面积3.6平方公里。2006年,全镇完成地区总值1.86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76万元,农业总产值1.3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989元。螺山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南倚浩浩长江,北滨百里洪湖,东挽洪湖市区,西接随岳高速公路,省道沙洪公路横贯全镇,螺(山)儒(溪)汽渡沟通大江南北,螺山船闸贯通长江洪湖。社会事业 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一是镇区面貌焕然一新。螺山镇多方筹资150多万元,加强对镇区的环境整治和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重修全长1.3公里的滨江路,工程进展顺螺山镇研讨会利。螺山镇还筹资15万元对镇区下水道,镇区街道路面破损地段进行了全面翻修。同时筹资10万元,对镇自来水厂设备进行了更新维修,保证了居民安全及时用水。二是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螺山镇16个村都建立了村级候车棚,都修建了通湖水泥路,水泥路覆盖率达90%。以中原村为试点村的新农村已初显雏形,目前该村初步实现“一建三改”,建沼气池300口,改厕90个,改灶100个,改圈90个,建垃圾池9口,村里水泥路实现了户户通,全部安装了路灯。同时,复粮洲、花园、伍家窑等村在村庄规划、环境整治上都取得明显成效。螺山镇已有10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得到市认可。三是科技文化、卫生、电视、电信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水平。认真落实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农村群众参合率达70%,螺山镇农村医疗合作点镇卫生院设备齐全,有医师20多人,病床40多个,有线电视农村入户率达50%,电话装机2800部。养殖业 螺山镇万亩稻虾连作基地位于螺山镇沿湖地区,以重阳树村为核心,螺山镇技术指导辐射袁家湾、伍家窑、朱峰、皇堤等村,总面积10800亩,其中重阳树村4000亩,袁家湾村2000亩,伍家窑村1500亩,朱峰村1900亩,皇堤村1400亩。基地采取稻虾连作模式,农忙时期(5月至9月)种植水稻,农闲时期(10月至第二年4月)养殖淡水小龙虾,基地核心区4000亩农闲时期承包给武汉轻云商贸有限公司,承包费每亩150元;其余6800亩由农户自由组合养殖。龙虾养殖形势喜人,亩产400斤左右,按市场均价6元计算,亩毛收入2000元,纯收1000元左右,螺山镇增收近1000万元。农业 农业经济特色显著。螺山镇农业经济初步形成了农、林、水产三大板块。目前有传统的菊花黄豆1万亩,引进的南京大棚芦蒿5000亩,特色蔬菜8000亩;2万亩民营化林地成为螺山新的景观;水产业已形成沿湖水产养殖带,有稻虾连作基地2万亩,螃蟹养殖1.5万亩,淡水小龙虾等水产养殖品十分丰富,仅上半年,售出淡水小龙虾500多万斤,实现产值近3000万元,产品远销上海、江浙等地,螺山龙虾声名鹊起,深受消费者欢迎。工业 工业及民营经济方兴未艾。一是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目前有民营企业28家,个体工商户200多户;二是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势头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一家增长到两家,天伦纺织有限公司目前年产棉纱1.5万绽,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00万元,利税6万元。森山木业在我市木材加工企业螺山镇厂房中一枝独秀,产品深受顾客好评,没有发生一起因板材质量问题而受到顾客投诉的事,这在同行业中是很少见的,目前该公司日加工多层胶合夹板8000多张,来势很好。洪泽调味有限公司年产豆辨酱20万桶,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万元,该公司生产的豆辨酱在福建等地深受欢迎全。镇委、镇政府大力培育发展的螺山砂石、蓝焰气站、珍珠养殖等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螺山镇民营经济已从小打小闹,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为螺山镇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一股新鲜的力量。
螺山镇位于洪湖西南方,南靠长江、北倚洪湖,水陆交通便利,是洪湖市的水产强镇。螺山镇现有国地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7万亩,其中水产面积4.8万亩,2006年农业总产值1.82亿元,水产产值1.5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5%。螺山镇地处洪湖岸边,拥有低湖田4万多亩,其中低洼稻田2万多亩,鱼池2万多亩。2005年以前,大部分稻田只种植一季中稻,长时间导致资源利用率低,农民经济收入不高。针对这种状况,螺山镇镇委、镇政府通过多次市场调查、考察,决定利用本地饵料丰富,野生龙虾繁殖快等自然优势,大面积发展稻虾连作和莲虾套养等模式。2005年引导示范面积1000亩,亩平纯收入1000多元。2006年,螺山镇镇委、镇政府将其确定为重点推广模式,当年发展小龙虾养殖1万亩,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亩平增收2200多元。乡镇建设 面对农村水利投入萎缩,农田水利建设出现滑坡的局面,湖北省洪湖市螺山镇不等不靠,迎难而上,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掀起了以沟河疏浚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 洪湖市螺山镇处于长江、洪湖夹缝之中,地形窄长。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下水位偏高,地势高差大,往往是雨大就需排涝,久晴又需抗旱。加之螺山镇是独立水系,基本得不到国家大型泵站的灌排效益。螺山镇现有的5处骨干泵站都建于20世纪70年代,19台机组中大多数已到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螺山镇南北贯通的3条大渠,东西而向的40多条主沟从未进行过彻底清淤。尽管每年投入10万元清除主渠杂草,效果却很不理想。少数沟渠已淤塞到几乎与农田一样高,致使水灌不进又排不出。此外,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现在同一地段、同等生产条件下,既有种粮食、种蔬菜、种棉花的,又有养鱼、养鳝、养蟹的,用排水需求各不相同,因此,用排水矛盾时有发生。农水建设的滞后,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