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窝镇:
湖北省洪湖市燕窝镇概况 燕窝镇全镇国土面积10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2万亩。全镇辖1个居委会、辖32个行政村 :燕窝、河口、新河、挖沟、庆丰、前进、洪丰、解放、团结、丰乐、友爱、翻身、头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中心、高丰、公五坛、蒿州、民河、永乐、燕窝、边洲、九洲、新建、洲脚、红光、幸福、调源、叶家边、田家口。镇政府驻上河口。2006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26500万元人民币,农村人均纯收入3460元人民币。经济以农业为主,生产水稻、芝麻、棉花、小麦。历史事迹 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三日,中国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处长李克农和“新华日报”社长潘梓年,率领“八办”和“新华日报”最后一批工作人员,乘“新升隆”轮撤离武汉。船行至湖北省嘉鱼县境内长江水岸的燕子窝(现属洪湖市)时,为避免日机轰炸,李克农通知停船靠岸。下午三时半,四架日军飞机突然飞临上空,连投几枚炸弹,其中一枚击中轮船,而后敌机又低飞用机枪扫射,“新华日报”十六位同志、“八办”九位同志英勇殉国,遇难群众亦五十余人。遇难时,撤退人员互相救援,并积极抢救受害群众,其临危不惧、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诚如日月之径,江河之行,永不磨灭。
1987年为纪念“新升隆”轮遇难烈士五十周年,在有关部门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中共燕窝镇委、燕窝镇人民政府在事发当地燕子窝长江外滩修建了纪念碑和烈士公墓。1987年三月,邓颖超同志题写了“新升隆轮遇难烈士永垂不朽”的碑词,著名作家陆定一书写了“洪湖市燕子窝新升隆殉难烈士公墓”墓碑词,原周恩来办公室主任童小鹏老人题写了“为抗日救国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的碑词。1992年12月26日,“新升隆”轮遇难烈士纪念碑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为使碑身免受洪水侵蚀,燕窝镇委、镇政府将纪念碑移建于新升隆小学内,并制定了相关措施,加强墓碑的管理和保护。至此,烈士的英魂得以长眠,精神得以永垂。城镇建设 燕窝镇委、镇政府立足长远,放眼未来,为搞好村镇建设,镇委镇政府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聘请市规划局有关专家对燕窝镇村镇在未来几年内的发展作了详细的规划修编,提出了符合实际的发展格局,全面构筑起燕窝镇村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了燕窝镇村镇建设三纵四横的村镇发展格局,以此辐射带动全镇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交通 加大道路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燕窝镇先后投资500万元人民币,新建街道2000米;投资106万元人民币,改造和拓宽河口路、金银巷,铺设和加宽水泥路700米,极大改善了金银巷和河口路脏乱差的面貌;同时镇政府投资80多万元人民币,对原街道进行了全面硬化、美化、绿化,给人行道铺设彩砖,在街道两旁栽培了绿化带,建设过街彩虹桥,通过对街道和人行道的升级改造,整个集镇变干净了、变整洁了、也变漂亮了。同时,在市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通村公路11千米,基本实现了全镇32个村水泥路村村通,集镇道路和村级道路的完善,构筑起了燕窝镇完善、通畅的道路交通体系。燕窝镇贸易 投资100万元人民币,新建2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规范了农产品交易环境,加速了农副产品贸易的流通,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利 进一步发展公益事业,对镇中心水厂的改造升级建设,在市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600万元人民币的大型自来水厂正在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完善污水排放渠道,铺设下水道2000多米,改变了吃水难、排水难的局面,创造了良好的卫生环境。环境治理 对原有的垃圾处理厂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建垃圾处理场3个,建美观实用的垃圾箱30多个,极大的改善了村镇的环境卫生;教育 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先后共投入860万元资金改善教学设施,对几所小学的危房进行了维修,拆除危房面积845平方米,并完成了镇小学教学楼主体及配套工程的建设,对燕窝镇中学教学楼进行了维修,并新建了三个篮球场,1个足球场,极大的改善了燕窝镇的教学环境。燕窝镇村庄规划 村庄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突破口。燕窝镇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法,对全镇32个村进行了总体规划,特别是对新建房屋进行严格的规划布局。一是按照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积极动员,有序部署,以试点村河口村为重点,对全镇所有村庄进行了“一清三改”活动,使全镇32个村庄的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二是严把土地审批关,燕窝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联合镇土管所对村庄新建房屋用地进行严格审核,所有新建房屋必按照“一书两证”制度进行严格审批,同时对新建房屋进行统一布局,坚决杜绝影响村庄整体规划的乱建滥建及滥用耕地搞建设的行为;三是加大对《土地管理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把村庄规划建设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招商引资 燕窝镇积极实施“工业兴镇”的发展战略,学习先进经验,落实多项措施,狠抓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