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陵:
名字由来 明代后期文学流派。以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因此得名。又称竟陵体或钟谭体。流派介绍 明万历年间,承天府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钟惺、谭元春在郢中城西二里结馆授学,创立"金河社",正式形成明朝著名的竟陵学派,与当时公安派并驾齐驱,驰誉天下。其文学主张与公安派基本相同,提倡抒发性灵,强调自然天真,主张崇尚本色,反对前后七子提倡的文学复古主义,对散文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又以公安派的作品为轻率而倡导幽深峭拔,追求形式上的险僻,作品往往流于冷涩,也给当时文坛造成不良影响。
明代中叶后,前、后“七子”拟古之风甚烈,“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成为评判诗文准则。“唐宋”、“公安”两派曾先后给予抵制和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