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汾镇:
简介 泗汾镇为醴陵市历史上农业大镇,1985年经批准为醴陵市首批四个建制 镇之一。乡镇企业开始起步发展。为推进农村“三化”进程,2002年由醴陵市人民政府正式确定为醴陵市东西泗汾镇南北四大重点发展建设中心集镇之一的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给泗汾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泗汾镇交通便利,条件优越,地势平坦,民风纯朴。106国道、湘东铁路自北向南纵贯全镇11个村,全长10公里。沈泗公路、泗嘉公路横穿泗汾12个村,全长11公里。镇政府距醴陵市区15公里,10分种车程。泗汾历史上为株洲地区连接广东、江西两省的湘东重要通道。自来水厂供水可直达工业园区。确保居民、单位生产、生活用水。新建11万伏变电站,座落在园区内,电力充足。泗汾镇位于醴陵市南郊。东连沈潭镇、清水江乡,南接船湾镇,西与大障镇、嘉树乡毗邻,北面是孙家湾乡。总面积70.06平方公里,共有耕地26960亩。其中:水田24372亩。辖3个社区、12个村委会:车站、农场、林田;石湾、枧上、泗汾、陈家垅、茂田、经塘、符田、淇田、茶埠塘、双塘、石虎、荷家垅。345个村民小组,11个居民小组,9047户,37514人。
改革开放后的泗汾镇,乡镇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全镇拥有各类企业130多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25家。2002年完成工业产值6.8亿元。进入二十一世纪,泗汾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泗汾中心集镇二O二O年总体规划在全市四大中心集镇率先完成,规划用地4.5平方公里,发展控制区8.5平方公里,常居人口4.5万人。三纵四横的高标准方案,正式经专家审定获批。占地3000亩(2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已正式批准列为醴陵市南部工业园主战场,享有醴陵市工业园同等优惠政策待遇。命名 以河流名称直接命名。清水江乡在醴陵市的东南部,乡政府驻地桥头,市区31公里。其境内“铁水支流清水江,因水色清澈故名。乡、社以江命名”。([2]P102)这说明历史上泗汾镇铁水支流清水江两岸,植被丰富,生态环境较好。泗汾镇以河流形态命名。该镇在醴陵市的南部,镇政府驻地黄图岭,距市区17公里,其“境内铁水(亦称泗汾河)横贯东北全境。旧县志载:该河原分四水,因名(四分),后人于字旁各加三点水,成为‘泗汾’”。这说明铁水流入该境东北部后,原河水一分为四,形成四支小河,“泗汾”因此而得名。现泗汾河因解放后的改造,已成一条河流,横贯该镇东北全境。生态农业 有478户农民的醴陵市泗汾镇枧上村,发展“猪-沼-菜(果、稻)”生态农业,全村建了206个沼气池,年出栏生猪1万头,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干净净……由中宣部、中央政研泗汾镇室农村局等部门的同志组成的中央“三农”调研组来该村实地考察后,对他们的做法表示肯定,要求株洲市加大这方面的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