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湖南天气 > 怀化天气 > 辰溪天气 > 辰阳镇天气
  • 白天
  • 多云
  • 10°C
  • 东风
  • 夜间
  • 多云
  • -1°C
  • 东北风
  • 紫外线指数:少发,无明显降温,感冒机率较低。
  • 感冒指数:较冷,建议着厚外套加毛衣等服装。
  • 穿衣指数:适宜,天气较好,适合擦洗汽车。
  • 更多生活指数>>
湖南怀化辰溪辰阳镇未来一周天气预报(仅供参考)
  • 日期天气现象气温风向风力
  • 5月2日 星期五白天多云高温 10°C东风<3级夜间多云低温 -1°C东北风<3级
  • 5月3日 星期六白天高温 14°C东北风<3级夜间低温 0°C西北风<3级
  • 5月4日 星期日白天高温 16°C东风<3级夜间低温 1°C东北风<3级
  • 5月5日 星期一白天晴转多云高温 16°C东南风<3级夜间晴转多云低温 5°C北风<3级
  • 5月6日 星期二白天晴转小雨高温 13°C西南风<3级夜间晴转小雨低温 2°C东北风<3级
  • 5月7日 星期三白天高温 12°C东北风<3级夜间低温 -1°C东风<3级
  • 5月8日 星期四白天多云转阴高温 11°C东风<3级夜间多云转阴低温 3°C东北风<3级
湖南怀化辰溪辰阳镇今天生活指数
  • 紫外线指数少发,无明显降温,感冒机率较低。
  • 感冒指数较冷,建议着厚外套加毛衣等服装。
  • 穿衣指数适宜,天气较好,适合擦洗汽车。
  • 洗车指数弱,辐射较弱,涂擦SPF12-15、PA+护肤品。
  • 运动指数少发,无明显降温,感冒机率较低。
  • 空气污染扩散指数较冷,建议着厚外套加毛衣等服装。
辰阳镇: 地理位置  辰阳镇地图辰阳镇是辰溪县辖镇。地处辰水与沅水汇流之北岸,辖区东与城郊炮台、柘坪相连,南至桐湾溪、汪家桥与锦滨、潭湾接壤,西以河为界,分别与孝坪当江洲和泸溪县浦市镇毗邻,北与孝坪姚家湾等相接。1845省道经过境区,沅水常年通航。[1][2]发展历程  辰阳镇奎星阁辰阳作为辰溪县县治,始于隋开皇九年(589),至今已有1415年,而辰阳作为独立的地方行政建置,则始于民国24年(1935),初名为阳城镇。民国26年改名为辰阳镇。1951年那成立城关区人民政府,1954年更名为城关镇人民政府,1960年成立城关镇人民公社,1963年改公社为行政镇,1981年复名辰阳镇,1995年水井乡撤销并入辰阳镇管辖。[3]行政区划  辰阳镇辖中山街、新市街、公园街、双溪口街、文昌巷街、龙头井、柳树湾、余家巷、广恩寺、大路口、小路口、先锋、东风、熊首山、渔业15个居委会及桐湾溪、汪家桥、陆家湾、军屯、刘家垴、瞿家湾、青竹坡、田家人、联合、张家溜10个村委会。气候条件  辰阳镇地处县境中部偏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四季明显,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一年中以春季雨量为最多,春季前期阴雨连绵,后期寒暖交替多变;初夏梅雨集中,盛夏炎热、少雨多旱;秋季空气比较干燥,雨量少;冬季受北方冷空气侵袭,湿度较低,严寒期短。人口总量  辰阳老镇清嘉庆二十二年(1816)辰阳镇仅5119人,至民国20年(1931)辰阳镇人口达18300人。抗日战争期间,沦陷区人口的迁入,使辰阳镇人口剧增,民国30年总人口已近10万,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随着沦陷区人口的回迁,全镇人口不足万人。解放后,随着社会的安定,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到1953年初统计,总人口已达20195人,1959-1961年,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人口有所下降,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全镇为21342人,“文革”时期人口生育失控,1980年后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镇为35882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镇人口为44613人,1995年水井乡并入辰阳镇,新增人口5406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镇总人口达59019人,至2007年年底全镇61677人。矿藏资源  辰阳镇辖区目前已经探明和开发的矿藏有煤、石灰石、耐火粘土、砂金及金刚石。其中煤主要分布在白泥坳至塘子边一带,为辰溪煤系;石灰石分布最为广泛且大多连快成片,以辰溪一中西端至塔湾采石场的石灰石矿开发利用最早;耐火粘土主要分布在城东大洑潭一带,为硬质,半硬质耐火粘土,其中部分为高铝粘土,已达到加工莫来石要求;砂金,金刚石自大洑潭至张家溜村的沅水流域均有分布。交通运输桥梁  古城辰阳沿沅江一带建有9座石拱桥,依次建在马道边,杨家湾、中南门、西门、新码头、灵官庙、下廊庙;沿双溪建有广济桥、熊家桥、码子桥、刘家桥、易家桥、梅子冲等石墩木桥。至1949年前,这些石墩木桥大多数被拆毁。解放后,先后新建了东风大桥、辰水一桥、胜利桥、沅水大桥、双溪桥、观澜桥等6座现代桥。1988年后,又相继在双溪、辰水上新建了双溪公路桥、双溪人行桥、龙头井桥、东星桥、辰水二桥。至2007年底,辰阳镇辖区内共建有20余座桥梁。公路  明、清时期至解放前,辰阳镇辖区仅有南正街、县前街、河街、正街四条主街道,路面狭窄,出行困难。新中国成立后,街道几经改造,尤其是进入80年代中后期,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街道建设速度突飞猛进,至2007年底,城区共有主要接到29条,总里程达34公里,均为水泥路面,人行道铺有彩色砖块,巷道24条,总长为4公里,均为水泥路面,农村10个行政村全部修通了公路,总长度达16公里。运输  19辰阳老镇81年前,辰阳城区无公共汽车,干部职工和市民的日常出行全靠步行,1982年华中水泥厂率先开通了交通客车,随后,水泥一厂、二厂、五一煤矿、电厂也相继开通了“职工班车”。90年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城的基本建成,部分工矿企业转换机制,多数厂矿班车的停开,城区三轮摩托车载客行业应运而生,1997年后逐步被边三轮、后三轮摩托俗称“慢慢游”所替代,2004年首次开通了公交车,2007年6月城区取缔了慢慢游载客,至目前,城区已成立了公交公司一个和吉安、华韵两家出租车公司,已开通公交线路六条,拥有公交车36台,出租车80台,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提高了城市品位。民情民风饮食习俗  辰溪人酷爱辣椒,真可谓“无辣(椒)不成菜”。辣椒吃法有讲究:鲜辣椒拌各种菜肴或单独炒食;将鲜辣椒洗净腌制成“酸辣椒”或切细拌糯米粉腌制成“泥鳅辣子”煎食。鲜辣椒剁碎拌姜片,加作料制成“剁辣椒”;干辣椒亦拌各种菜肴,特别喜欢制成“油发辣椒”拌酸萝卜;凡面食多佐以“油发辣椒”形成辰阳人独特的辣椒味。居住习俗  解放前,辰阳人的住房有窨子屋、木板屋及茅屋、土屋。新中国成立后,辰阳无论城市农村,草棚茅舍很快绝迹。特别是1985年以来,各部门、单位及私人建房,多为两室一厅、三室两厅,阳台、厨房、厕所备齐的高楼大厦,室内陈设又有很大改观,彩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收录机、影碟机、空调及工艺品等等,已陆续地进入了千家万户,有的家庭还铺上了地毯。行走习俗  解放前,人们外出行走时,有择月选日之俗。正月出外,选择“双日”(即偶数日,取好事成双之意),还有“七不初、八不归”之忌。平日外出每月忌三日,即初五、十四、二十三。外出若第一个遇到女人,便认为是不祥之兆。妇女出嫁,时兴坐花轿,热热闹闹进婆家。解放后,新娘出嫁改为步行,80年代后逐步被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取代。2000年以后,“接亲”已是普遍用上了豪华轿车,有的还请腰鼓队迎亲。节日习俗  春节:春节俗称“过辰阳老镇年”,无论贫富,历来普遍重视。从腊月下旬起,人们开始购买年货,打糍粑、扫庭院、洗涤衣被、清理内务,谓之“忙年”。二十七至三十日,人们带上猪头或猪肉及糖果贡品祭祖敬神。家家户户贴春联、门神、禧钱、大门口挂灯笼,晚餐,菜肴最丰盛,一家人依辈分顺序坐席叙饮,俗称“吃团年饭”。当晚,一家人围着一盆火闲谈久坐到午夜,放了鞭炮、敬茶焚香纸“送旧迎新”关大门,称之为“关财门”。大年初一,由男主人起来开大门,称“开财门”,邻居熟人见面,互说“新年好!”、“恭喜发财”之话,以示祝愿。正月初二后,才开始走亲访友,外出“拜年”,从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有龙灯、狮子灯、蚌壳灯、彩龙船等活动,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焚香烧纸祀祖祝祷神后才算是“送走了年”(简称“送年”)。   
辰阳镇天气新闻
辰阳镇周边地区天气预报
辰阳镇景点天气预报
精选问答
春节祝福语
辰阳镇生活信息
  • 辰阳镇邮编查询
  • 辰阳镇企业黄页
  • 辰阳镇邮编查询
  • 辰阳镇火车时刻表
  • 辰阳镇汽车时刻表
  • 辰阳镇公交查询
辰阳镇一周_10天_15天天气预报 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2010-2016 天气网(TianQiWang.org)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