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门乡:
小龙门乡敬老院地理位置 小龙门乡[1]位于辰溪县南部,距县城28km,东连长田湾乡,南邻中方县花桥镇,西毗桥头溪乡,北接寺前镇。株六复线、S223线穿腹地纵贯南北,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境内矿产品种类较多,林木蕴藏丰富,尤其是龙门溪奇景碧水怪石同周围茂密的森林植被浑然一休,旅游开发前景很好。历史沿革 小龙门乡民国时期称中伙乡,乡政府设中伙铺,1951年仍称中伙乡,1952年迁小龙门更名为小龙门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小龙门乡人民政府。自然条件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1802省道与湘黔铁路平行通过境内,设有小龙门火车站,为湘黔铁路四等站,具有10万吨以上货运能力;矿藏众多,物阜民丰。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年产煤能力在40万吨以上,产石灰石18万吨,有游家坳千亩经济林,盛果期年产黄金梨82万公斤,有已具规模的三元杂猪基地、土生土长的白毛乌骨鸡、天然绿色的绿壳土鸡蛋……。山清水秀,底蕴深厚。"百里山作屏,千年水流香,朝来雾气低重,暮归落霞满天"正是那如诗画般美景佳境的贴切写真。境内龙门溪自古以来便是中原通往西南的必经之地,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西征经此,曾发出"溪水共青一色"的深情赞叹。龙门溪上横卧着清康熙三十四年(1696年)修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修的龙门溪桥,桥侧有古流云寺遗址、明建文帝朱允炆云中帝阙、辰州知府陈廷庆石刻 等等。悠久的历史遗存和秀丽的山水风光交融在一起,形成了小龙门独特的地域文化。地质地貌 小龙门乡境内东西稍高,南北较低,海拔140—854m,地貌以中山、低丘为主,中部为山谷盆地,北部为浑圆低丘,南北长11.5km,东西宽7km,成土岩以石灰岩为主,农地土壤主要是板岩紫泥田、黄泥田和少部分浅灰板田与冷浸田等,北部主要有紫泥田、岩碴田等。气候特征 小龙门乡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因受海洋季风气候影响,辖内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冬冷夏热,无霜期长;常年平均气温约16.2℃左右,全年降雨量1100—1300mm,无霜期278天。生物及矿产资源 年储40万吨的煤炭转运站
小龙门乡地处亚热带常绿叶林地带、湘西山区丘陵植被地区,区域内植被垂直分布明显,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物种繁多,全乡森林覆盖率67.8%,根据县林业局的普查资料,共发现乔木、灌木树种58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如杜种、红豆杉、银杏等50余种。有各类野生动物180多种,其中娃娃鱼、果子狸等国家得点保护动物40余种。辖区内矿产资源丰富,贮存量大,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石灰石、煤炭、铁矿石、硅、镁等。文化、教育、卫生事业 小龙门乡有高标准设施齐全的文化活动大楼1栋,集阅览、放映、教育于一体,藏书达一万多册。电视网络、移动网络覆盖全乡,电视节目可视40余套,体育运动项目及民间文艺项目开展广泛,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