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庙镇:
乡镇概况 大庙镇古称“府大庙”大庙镇,位于凤阳县西南,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0公里,辖16个村民委员会、1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6万人,耕地面积4.2万亩。北邻著名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皇陵,南接凤阳山脉。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素有“皖东重镇”之称。连接凤阳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第二条旅游线穿镇而过,自中都城遗址向南,经明皇陵,过苗郢水库即可到达位于韭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内的,素有“江北第一洞”美称的韭山洞。36公里的水泥路贯穿全境,出镇10分钟即可到达合—蚌路、凤—淮路和省道307线,合(肥)徐(州)高速,南(京)洛(阳)高速,并可迅速到达京沪铁路蚌埠站、凤阳站及淮河蚌埠、临淮关码头。面积 全镇面积70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人口7.6万人,镇内有丰富的石英岩资源, 已探明储量25亿吨,居华东之首,品位居全国第一。镇内官沟水库系中型水库,库容2100万立方米。经济 上年工农业总产值4.5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700万元,工业企业总产值6亿元,财政收入1200万元,人均纯收入2446元。产业 物产丰富,山上蕴藏着大量的石英岩资源,据地矿部门探测大庙镇,储量达5亿万吨,品位高,质量好。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积极鼓励本地能人和外来投资者到本地经商办企业,为他们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目前,全镇已有大小企业300多家,其中石英砂生产企业80多家,台玻矿产投资3000多万元,两年多来,生产经济效益显著;投资3000万元的力诺矿业正在建设中。为了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近年来,该镇投入上亿元资金加强企业技改,通过技改,提高了产品质量,完善了产品结构。全镇年产石英砂达200多万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国内玻璃及铸造行业享有盛誉。
该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栽树、种草、养畜作为富民强镇的主导产业之一。利用沿山各村6度以上坡地和沿路两边100米内,计划栽树2万亩,同时在许岗村、李岗村、田圩村搞好种草试点,做好畜牧业生产这篇大文章。该镇属丘陵地带,其独特的沙石地质及气候特征很适宜“山枣”树种的栽植和生产。因此,该镇近年来把口感好、前景广、市场缺、价格优的山枣,作为培植的重点。目前,全镇共嫁接、改良山枣1000亩。为把山枣分别培植成地方名牌产品,该镇在田圩村建成了山枣嫁接、改良示范基地,为了扩大影响,还以“绿宝”牌为山枣注了册,并在贮存、保鲜上下功夫。经济建设 大庙镇依托本地自然地理优势,千方百计做大胡萝卜产业,2007年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4万多亩,种植规模仅次于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居全国第二位,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4万吨,成为中国北方名副其实的胡萝卜之乡。 胡萝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家常蔬菜,素有“小人参”之称,它富含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有补肝明目的作用,可治疗夜盲症。大庙镇在发展胡萝卜产业上具有气候、土壤、水利等诸多优势,全镇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沙性土壤多,水利灌溉条件优越,特别适宜胡萝卜种植。经过8年的发展,胡萝卜产业现已成为大庙镇种植业的主导产业,这里的农民每年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胡萝卜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