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集镇:
江苏省新沂市时集镇简介 时集镇位于江苏省新沂市区东南25公里,总面积127.67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总时集镇绿色稻米生产基地人口4.8万。这里气候宜人,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3.7℃),日照充足,霜期短,适合农作物生长。这里交通便捷,北依205国道和连霍高速公路,东邻京沪高速公路和新长铁路,境内有新时、颜时、王时、高时、邵时等水泥路通往周边地区。境内瓷石、金红石等矿产资源丰富,白石村探明的瓷石和金红石矿储量均超亿吨,分别为苏北第一大矿和中国第二大矿。区划沿革 时集镇历史久远,境内各村原属沭阳县所辖,早在南北朝的北周期建德七年(约公元578年)设立沭阳县,时集与颜集、新河、阴平等乡镇同为“沭阳西乡”。明清年间,沭阳下时集镇优质蚕桑生产基地设九乡十七里,时集地区属四乡二里的刘集镇所辖。民国17年(1928年)实行区乡制,时集为沭阳二区辖地。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属沭阳二区、潼阳县宋山区、虞溪区。至民国34年(1945年)2月始建时集区,仍属潼阳县所辖。1949年5月划归新安县(后改新沂县)。
1956年4月,时集区撤消。1957年原时集区改为时集乡建制。1958年成立时集人民公社,取消乡建制。1983年取消公社体制恢复乡建制,改称时集乡。1999年时集撤乡建镇。2002行政区划改革以后,原踢球山乡三个村(白石村、郝湖村、山东村)先后划归时集镇管辖。时集镇共有十八个行政村,人口4.8万人。经济发展 时集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积极挖掘农业资源,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在种植业方面,利用地多优势,采取长短效益结合,重点发展蚕桑、花卉和林业生产。时集镇已拥有蚕桑面积1万亩,年养蚕3万张以上,鲜茧年产量100万公斤。林业总面积2万亩,木材年蓄积量200千年古松万方,是新沂市木材蓄积量最大的一个镇。在养殖业方面,利用粮多、草多、饲料丰富的优势,着力发展肉牛、奶牛、波尔山羊、草鸡、肉鸡等蓄禽养殖业,特别是肉牛养殖已成为时集镇一种高效、富有发展前途的养殖业。时集镇存栏肉牛1万头,奶牛2000头,波尔山羊1.2只,鸡圈存量30万只。水产养殖也是时集镇富有特色的一个致富项目,时集镇有大小渔塘近千个,水面l万亩。水产养殖水源清洁,无污染,水产养殖大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