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
简介 中国现存木拱廊桥不到130座,且大量分布于闽东北和浙西南两地。地处福建省东北部的屏南县,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众多。风光秀丽的鸳鸯溪风景区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鸳鸯故乡、猕猴乐园、人间仙境”的称誉。屏南境内山高林密、溪多涧深,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林木资源,使它成为远近闻名的桥梁之乡,遍布全县的古代桥梁千姿百态,尤其是木拱廊桥,堪称中国一绝。屏南廊桥有几大特点:数量多 一是数量多,在保存至今的近百座古桥梁中,有木拱廊桥13座,石拱廊桥18座,平梁式木构廊桥22座;年代早 二是年代早,现存廊桥建造历史最久的可追溯至北宋。据旧县志和有关村史、桥碑记载,始建于宋代的有万安桥、千乘桥、百祥桥、龙井桥、广利桥,始建于元代的有广福桥;桥身长 三是桥身长,万安桥是现存全国最长的木拱廊桥;四是人文资料丰富,许多古廊桥在碑记、桥屋梁、桥面、桥墩等处记载着建(修)桥的时间和筹建者、捐款人、建桥工匠等人的姓名,有的还在屋梁或亭柱上书写着对仗工整、充满诗情画意的对联。这些古桥碑记和诗文不仅增添了自然景观的艺术魅力,也为后人研究桥文化留下了珍贵的文字依据。万安桥 万安桥又称长桥、龙江公济桥,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木拱廊桥。该桥位于长桥镇长桥村,始建于北宋元佑五年(1090年)。据史料记载:“长桥宋时建,两溪相接,亘如长虹,叠石为墩,五构亭其上。”现能证明宋代遗构的是正中桥墩上存有一块嵌入桥墩的石碑,碑文为:“弟子江稹舍钱一十三贯又谷三十四石,结石墩一造,为考妣二亲承此良因,又为合家男女及自身各乞保平安。元佑五年庚午九月谨题。”后几毁几建,现存桥为1932年重建。传说在这次重建中有一个工匠从拱架上跌落河中而安然无恙,所以更名为“万安桥”。现桥长98.2米,宽4.7米,桥屋杉木立柱152根,37开间,双坡单檐悬山顶。桥面用杉木板铺设,两旁设长凳、靠背栏杆,外置挡雨板。桥墩前尖后方呈半船形,桥堍、桥墩均用块石砌筑。该桥跨度大,桥孔多,技术性强,用材量大,仅拱与立柱就使用杉木长材430多根,充分体现了古代造桥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该桥跨长桥溪,四周溪流开阔,树木青翠,风光秀丽。遥望该桥,形似长虹卧波,雄伟壮观。清贡生江起蛟颂诗曰:“千寻缟带跨沧州,阳羡桥应莫比幽。月照虹弯飞古渡,水摇鳌背漾神州。汉家墨迹留中砥,秦洞桃花接上流。锦渡浮来香片片,令人遥想武陵游。”桥上还有13幅楹联,盛赞了长桥飞架的景观。1991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千乘桥又名祥峰桥,它是屏南境内长度仅次于万安桥的木拱廊桥。该桥位于棠口镇棠口村,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间(1225年-1264年),同样也几毁几建。现桥是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由秀才周大权等人募捐复建,并召集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将桥梁建成形似一只昂首展翅的雄鸡。该桥长62.7米,宽4.9米,一墩二孔,单孔跨度27米。桥墩用块石整齐地叠砌,呈船形。为确保重建桥梁永固,墩尖端雕成鸡头形状,上面压着重石,此寓意镇水。桥中设神龛,祀五显灵官大帝。屋面为单檐悬山顶,中脊置风狮爷,翘角呈燕尾式,线条自然流畅。该桥横跨棠口溪,北连祥峰寺,南临八角亭,两岸风景秀丽。桥西端有四通碑记,其中三通记载着捐款人姓名和金额,一通为周大权撰写的《千乘桥志》,碑文曰:“棠溪有桥,颜曰千乘,双峰其对峙也,双涧其汇流也......临渊累石,下同鼎峙千秋;架木凌空,上拟虹横百尺。”形象地描绘了该桥雄伟壮观的气势。2001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