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江苏天气 > 淮安天气 > 盱眙天气 > 鲍集镇天气
  • 白天
  • 晴转阴
  • 3°C
  • 西北风
  • 夜间
  • 晴转阴
  • -4°C
  • 西南风
  • 紫外线指数:易发,天冷易感冒,注意防范。
  • 感冒指数:寒冷,建议着厚羽绒服等隆冬服装。
  • 穿衣指数:适宜,天气较好,适合擦洗汽车。
  • 更多生活指数>>
江苏淮安盱眙鲍集镇未来一周天气预报(仅供参考)
  • 日期天气现象气温风向风力
  • 5月2日 星期五白天晴转阴高温 3°C西北风<3级夜间晴转阴低温 -4°C西南风<3级
  • 5月3日 星期六白天晴转阴高温 8°C西南风<3级夜间晴转阴低温 -1°C西南风<3级
  • 5月4日 星期日白天高温 8°C西北风<3级夜间低温 -2°C南风<3级
  • 5月5日 星期一白天多云转阴高温 13°C南风<3级夜间多云转阴低温 0°C东南风<3级
  • 5月6日 星期二白天阴转多云高温 11°C东北风<3级夜间阴转多云低温 -2°C北风<3级
  • 5月7日 星期三白天高温 1°C西北风3-4级转<3级夜间低温 -5°C西北风3-4级转<3级
  • 5月8日 星期四白天高温 4°C南风<3级夜间低温 -4°C西南风<3级
江苏淮安盱眙鲍集镇今天生活指数
  • 紫外线指数易发,天冷易感冒,注意防范。
  • 感冒指数寒冷,建议着厚羽绒服等隆冬服装。
  • 穿衣指数适宜,天气较好,适合擦洗汽车。
  • 洗车指数中等,涂擦SPF大于15、PA+防晒护肤品。
  • 运动指数少发,无明显降温,感冒机率较低。
  • 空气污染扩散指数较冷,建议着厚外套加毛衣等服装。
鲍集镇: 城镇概况  鲍集镇地处怀远北部,距县城30公里,行政区域总面积184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鲍集镇人口8.1万人,土地面积16.8万亩,是县北商贸重镇、安徽省重点建设乡镇、蚌埠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镇,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1亿,财政收入103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84元。鲍集镇充分利用水网优势发展养殖业,其出产的大闸蟹被注册为“鲍贡蟹”和“梦螺”牌商标。鲍集镇招商引资成绩突出,其招商经验在淮安扩大会议上交流,被称之为“鲍集效应”。区位交通  鲍集镇交通便捷,206国道越境而过,合徐高速公路在镇南留有出入口,鲍集镇为鲍集发展道口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带动了该镇物流、运输、饮食服务、招商引资等多领域、多行业的发展。鲍集镇积极争取实施“村村通”项目,加强乡村公路建设,鲍火路、鲍高路、鲍王路等主要交通干线相继建成,通车里程达35公里,为农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文历史  据《鲍集区志》记载,鲍集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悠悠岁月中鲍集镇,鲍集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耕耘生息,建设着自己的家园。鲍集拥有多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最为突出的当数西楼村谷堆眼,这个自然庄由3个大谷堆和72个小谷堆组合而成,大小谷堆一脉相承,连绵起伏,形成独特的地理景观。据测量,大谷堆最高端比地平面高出1.4米。人们曾在大谷堆农耕时,发现汉代的五株钱,铜制印章等,据此推算大谷堆历史之久远。特色产业  鲍集镇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项目来抓,全镇畜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鲍集镇已形成了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畜牧业生产鲍集镇格局。鲍集镇畜牧业总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提高47%。鲍集镇农民有着发展畜牧业生产的传统习惯,广大农民仍没有跳出自繁、自养的状况,饲养方式落后,良种普及率低,经济效益不高。针对这一情况,鲍集镇把畜牧业生产当作特色农业来抓,引导农民由传统的、单一的种粮模式转向退耕还林、还果、还草以及发展畜牧业生产上,实现粮食“增值”。鲍集镇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牛、羊、猪等传统副业项目,对饲养大户优先提供饲养场地、贷款、技术,从而调动了群众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鲍集镇注重畜牧业品种改良,由兽医站牵头做好全镇品种改良工作,并从外地购进各类畜牧新品种进行杂交繁殖,使各类牲畜的优良品率达到90%以上。为了使畜牧业走出一条产业化的发展路子,鲍集镇还做好畜牧业加工、运销服务,建立和扩大销售渠道,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格局。鲍集镇养猪大户宋加权自筹资金10余万元,办起了存养量达100头的养猪场以及屠宰加工厂,他就是靠着边饲养、边加工、边销售的生产模式,成为了全镇有名的养殖大户。产业特点  鲍集镇镇党委、政府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村经济,建成了小麦优质生产基地,鲍集镇小麦产量和品质有了明显提高,小麦单产由过去的300公斤左右,提高到现在的450公斤左右。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的比重进一步增加。蔬菜生产向品牌要效益,形成了大棚黄瓜、黄心乌、大豆青等优质蔬菜产品。其中“高老庄”牌黄瓜已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品和产地论证。黄瓜协会被授予“安徽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示范单位”。蔬菜科技示范园被县委组织部列为“党员干部双培双带示范教育基地”。镇党委、政府抓住自身的区位优势,在合徐高速公路入口处开辟面积达98公顷的工业园区,首家入驻的安徽嘉莱姆化工有限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的化肥厂即将建成投产。着力发展劳务经济,2006年输出劳务15000人,收入7000多万元。民俗  在历史长河中,鲍集人创造着灿烂文化和朴实的民风民俗。花鼓灯、泗洲戏是扎根民间的艺术,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如今的花鼓灯节术锋头正键,在历届花鼓灯艺术节上屡屡获奖。2006年代表安徽省参加浙江兰溪市兰花节,荣获优秀表演奖。信访工作  鲍集镇成立了镇村组三级上下联动的信访组织网络,建立健全了开门接访、带案下访、隐患排查、矛盾调处、责任追究等一系列信访工作运行机制。对于群众反映的一般问题,自行查办;棘手问题,会同有关部门联办;重大问题,由镇党政联席会议研办;涉法问题,引导信访人员通过法律渠道寻求解决。2007年以来,该镇共接待来访群众32批次78人次,受理信访案件28起,办结率98%。农民教育鲍集镇在薛场、藤元、路圩、易圩4个村开办农民科技学校,实现了农民科技教育由过去的零散型短期培训向系统性、长期性转变。农民科技校已传授农业新技术12项,受教育农民达1800多人。农民科技学校根据各村的产业特点、农业发展方向和农民的需求,分别开设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等课程,对农民进行全方面、多层次的科技教育。学校聘请镇农业科技人员和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村干部担任教员,并不时邀请省、市、县农业专家授课。农民在课堂上学技术,在田边地头实践,在实践中领悟,一学就会,一看就懂,一干就灵。致富平台  要真正扩大工作成果,必须以“培”为基础,在“带”字上下功夫。为此,镇党委立足“三个抓手”,切实发挥好带富作用。一是组织帮带。在征求双方意见的基础上,已经致富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户以上贫困户脱贫致富;发展能手与尚未致富的党员干部结成帮扶对子,党员向发展能手讲解党的知识,增强向党组织靠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能手结合自身实际,向党员、干部传授致富经验和技能,提高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本领,在全镇形成了浓厚的互帮互助、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是基地带动。为扩大“双培双带”规模,镇党委先后建立了黄瓜种植基地、花生种植基地、果树栽培基地、棉花种植基地、苗木繁育基地等10多个示范基地,以基地的巨大辐射作用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罗元、金沟、潘圩等村依托当地花生种植基地,家家户户种植了花生,年产花生在360万公斤,产值达900多万元。高庄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把大棚黄瓜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为发展好黄瓜产业,他们边学习边实践,逐步摸索出了一整套黄瓜生产的“真经”。全村推广优质黄瓜种植2000多亩,党员干部种植大棚黄瓜都在4亩以上,亩均收入达5000多元,使该村一跃成为闻名全镇的黄瓜专业村。镇党委因势利导,把该村确立为“双培双带”示范基地,组织邻村能手参观学习,带动黄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黄瓜种植已辐射至周边的梁王、清沟、王圩等10多个村,累计种植面积达1.2万亩,种植黄瓜已成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有效捷径。   三是协会带动。镇党委从实际出发,按照“自愿联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谋发展”的思路,成立了黄瓜生产协会,通过资源整合,达到互补协作、共同致富、快速发展的目的。自协会成立以来,共为群众销售黄瓜2000多万公斤,销售价值近千万元,使原先黄瓜难卖的状况成了历史,高庄黄瓜成了供不应求的“香饽饽”。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全镇了建立“双培双带”示范园50多个,带动农户上千户,户均增收近千元,把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240多人,从发展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32人,发展党员32名,培养后备干部82人,其中有32人已经走了村干部的工作岗位,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双丰收。#bk-album-collection-box-952407{width:687px; height:228px; border:1px solid #C6E1F5; border-top:2px solid #268BD7; margin-bottom:30px; overflow:hidden;}
鲍集镇天气新闻
鲍集镇周边地区天气预报
鲍集镇景点天气预报
精选问答
春节祝福语
鲍集镇生活信息
  • 鲍集镇邮编查询
  • 鲍集镇企业黄页
  • 鲍集镇邮编查询
  • 鲍集镇火车时刻表
  • 鲍集镇汽车时刻表
  • 鲍集镇公交查询
鲍集镇一周_10天_15天天气预报 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2010-2016 天气网(TianQiWang.org)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