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耕镇:
区位优势 耦耕镇辐员68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3.3万人。陈李线、通四线纵横腹地,源远流长的射阳河依镇绵延20多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2002年实现三业总产值6.23亿元,实现财政收入近千万。经济发展 耦耕镇区域地图
工业经济起步迟但发展快,连续几年来纯工业投入6000多万元,逐步形成纺织、化工、服装、建材、机械、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六大产业,企业总数达28家,投入超千万元的企业有4家。围绕棉花资源优势新上的4个棉花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12万担,正在向轧纺、织造深度延伸;立足服装加工优势,新建的服装一条街,年生产能力达150万件(套),其中“耦耕牌”羽绒服被国家轻工部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农业经济随着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区域特色明显,已在全镇形成“东渔西蒜中蔬菜”三足鼎立的格局。全镇现有大蒜铺地面积20000亩以上,盛产的“青龙牌”蒜薹俏销国内外市场,1998年被国家行业部门命名为“中国蒜薹之乡”;以设施栽培生产为特色的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2000亩,主产品“五彩椒”、“淮山药”等深受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的青睐;耦耕镇现有淡水养殖面积3500亩,主产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以蛋鸡为主的家禽饲养已成为农户增收的支柱产业,新上的百头奶牛场,推动了农业结构的深度调整。第三产业悄然兴起。其中加快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已被党委政府列为农民增收的基本战略,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职业培训工作不断加强,输出渠道不断拓宽,单项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生态农业 耦耕镇其林村顺利通过了盐城市“生态村”的验收,获得市级生态村称号。这是该镇扎实推进生态村建设取得的又一喜人成果。至此,该镇市、县生态村达到了4个。耦耕镇高度重视生态村创建工作,把生态村创建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不断加大推进力度,提升创建标准,有效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