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堰口镇:
基本概况 历史文化名镇——草堰口镇隶属于江苏省建湖县,草堰口镇区域地图位于建湖县东北部,距建湖城区25.4公里,北与阜宁县沟墩镇毗邻,南与上冈镇接壤,西同宝塔镇、冈西镇交界,东靠通榆河,与冈东镇隔河相望。该镇先后多次被盐城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社会治安安全乡镇”及“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等;被县委、县政府评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先进镇”、“工业经济发展奖”、“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先进镇”、“农村工作先进镇”、“农业产业化工作奖”、“服务业发展奖”、“平安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等。[1]面积人口 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2]显示,该镇总面积60.9平方公里,耕地4.92万亩,人口3.8万人,辖9个村和1个居委会。历史文化 该镇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据考,唐朝大历二年筑常丰堰时,草堰口镇此地留有泄洪缺口,名“潮堰口”。北宋天圣元年范仲淹主持修筑范公堤时,改称草堰口,沿袭至今。至清朝嘉庆年间,草堰口小街已初具规模,成为商贾行旅之地,海盐集散之乡。境内汉墓群闻名遐迩,保护和建设工作进展十分顺利,将成为建湖县新的旅游景点之一。唐代屯兵垦田遗址为世人共仰。1926年春天,盐阜地区第一个中共地下组织——草堰口党小组,在境内成立。甘甜的串场河水滋润了勤劳、勇敢、智慧的草堰口人民,部、省级干部唐克、陈克天留下少年的足迹。全国知名烈士赵敬之、申德辉、著名抗日爱国将领陈中柱都诞生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使草堰口这一古老的小镇以历史久远、人文荟萃、英雄辈出、文化底蕴深厚而著称。经济发展 该镇始终坚持工业强镇不动摇,全镇定报工业实现增加值5841万元元,比去年增长18.5%。引进并实施1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项目1个。总投资1亿元的强人化纤,总投资5000万元的艾依特服装项目落户上冈产业园。初步形成纺织服装、机械电气、烟花爆竹、纸箱建材、油漆化工等五大支柱行业。其中江苏银海棉业有限公司是一个集轧花、纺织、仓储、质押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与中国储备棉总公司合作,建设2万吨国家储备棉存放点项目,不久便可投入使用。草堰口镇
新兴的现代高效农业——悦达农业示范园和千亩食用菌产业园等产业优势逐步显现,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共流转(预流转)土地4000多亩,筹措300多万元资金,建成农业园区水泥硬质路面4.5千米,砂石路面7.8千米,修建防渗渠1.2千米等基础设施。悦达现代农业示范园10万羽现代鸡场已建成高标准、现代化的育雏室1幢,鸡舍2幢,饲料车间1幢,1.3万只雏鸡已育成成鸡。千亩食用菌产业园已搭建800多个大棚,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加工中心已建成,一条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和现代化微波灭菌设备已投入使用,正在申报中国食用菌江苏培训中心,是全省连片面积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食用菌产业园,建成后可容纳500人就业,能增加农民收入500多万元。悦达现代农业成为盐城市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聚丰菌业合作社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08年全市农村改革发展先进集体。基础建设 该镇科学划定工业、商业、居住、公共设施等功能分区,精心构建“五纵四横”草堰口镇的框架布局,为进一步做大、做优、做美集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多元化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集镇开发,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全面打造人民路、幸福路、堰南路和堰中路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镇区栽植香樟等观赏苗木6000多株,结束了镇区道路两侧无绿化的历史。把集镇管理与创建文明单位、争做文明居民活动结合起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集镇面貌明显变化。多方筹措资金近200万元,实施了团结桥拓宽改造工程、草中教学楼和计生服务楼的建设工程。重点改造和完善了镇区繁华地段和主要街道的绿化景点和环卫设施。文体卫生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初中毕业升学率达95%以上;广电事业稳步发展,有线电视入户率达草堰口镇70%以上;加快实施“世代服务”品牌建设,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扎实推进“法治草堰口”建设;不断加大平安创建力度,在镇区新设了13个电子监控探头,为集镇居民安心、放心地生产生活提供了有效的保障;重视安全生产,全年没有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和下访“金桥行动”,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强环境保护,注重节能降耗。。积极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扶贫规划,强化济困措施,为全镇27个特困户、113个特困人口提供救助。实施“爱心”工程,开展结对帮扶,解决13名孤儿衣、食、住、读、医等实际问题。[2]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多方筹措资金近200万元,实施了团结桥拓宽改造工程、草中教学楼和计生服务楼的建设工程。重点改造和完善了镇区繁华地段和主要街道的绿化景点和环卫设施。积极草堰口镇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扶贫规划,强化济困措施,为草堰口镇27个特困户、113个特困人口提供救助。实施“爱心”工程,开展结对帮扶,解决13名孤儿衣、食、住、读、医等实际问题。妇联工作 建湖县草堰口镇是个劳务输出大镇,有90%的青壮年男劳力与30%的青壮年女劳力长年在外经商打工,新农村建设任务的重担便落到了留守在家的妇女身上。针对留守妇女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存在“小富即满”思想的现状,镇妇联在党委、政府支持下,一方面通过广播、会议等形式,引导留守妇女学好文化科学知识,为建设新农村出力流汗作奉献;一方面根据留守妇女实际情况,在抓好水稻、三麦、棉花、油菜科学种植培训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有的放矢地培训。3年来,镇妇联先后举办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家禽家畜规模饲养,特种水产品养殖,花卉苗木培植,手工艺品加工以及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题的培训班92期,帮助留守妇女掌握了1-2门新技术。通过教育培训的留守妇女,在科学发展生产,树立文明乡风,整洁村容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三八”妇女节前夕,草堰口镇表彰了一批在新农村建设中成绩显著的、创业成功的女状元20名,这些被表彰的女状元,一展巾帼胜须眉的风采,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扶贫攻坚 根据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08年,8家帮扶单位将筹集77万元,围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组织实施苗猪繁殖、养鸡、食用菌种植、电灌站修建、劳动力培训等7个项目,以“牵手草堰口镇致富”和“村企结对共建”两大工程为依托,通过项目推进努力使草堰口镇319户“一有三缺”低收入农户当年脱贫率达到30%以上,使薄弱的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得到明显提高。李驰要求市委驻草堰口镇扶贫工作队及各有关帮扶单位,以“深入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拓宽扶贫思路,充分发挥产业项目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在抓好在建项目推进同时,积极帮助草堰口镇招商引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草堰口镇全面奔小康进程。远程教育 一是信息员队伍。镇村建立了30名信息员队伍,重点收集党员群众需求信息,保证网络大学培训的针对性。二是辅导员队伍。建立了由农业技术人员、致富大户、乡土人才和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35名辅导员队伍,通过视频互动、现场讲解、实地操作等,活化学习形式,提高培训效果。三是管理员队伍。强化管理员网络技能提升性培训,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和组织学习能力,保证教学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党建工作 草堰口镇注重深化农村“双强”党员队伍建设,以培养“五类”人才为目标,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提高农村党员为民服务,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头雁”队伍。一是培养“农村市场经纪人”。通过举办农村党员市场流通知识培训班、定期组织收看远程教育有关市场营销、农副产品销售知识讲座,以及组织农村党员到大中型批发市场参观考察等方法,让他们深入了解市场,学习掌握营销方法,不断提高市场经济意识。草堰口镇还成立了农民经纪人协会,已吸收了39名会员,其中23名是党员“经纪人”,在经纪人协会的带动下,有力地促进了草堰口镇蛋鸡饲养、特色蔬菜、花卉种植、淡水养殖等产业不断做大。二是培养“科技兴农领头人”。以村为单位建立了“科技能人”档案和“乡土人才库”,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草堰口镇还组织农技、畜牧、水产、蚕桑等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与“科技能人”结成对子,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