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圩镇:
七圩镇简介人口状况 2002年底,镇区总户籍8920人,其中农业人口2902人,流动人口1800人七圩镇,镇政府驻东头圩,距市区25公里。按照江苏省政府和泰州市政府批复,根据泰兴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泰兴市部分乡镇区划调整方案,从二零一零年四月七日起,泰兴市蒋华镇与七圩镇合并设立虹桥镇,行政区域面积达一百零七点五三平方公里,人口七点八一万人,辖三个居委会、二十四个村委会。自然气候 七圩镇地处长江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平均海拔高度1-3米,河泊纵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5摄氏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027毫米左右,土质为亚粘土,地下水资源丰富。工业发展 七圩镇工业发达,既有“顶天立地”的集团企业,又有“铺天盖地”的个私企业。全镇现有精细化工、染料、医药化工、电子玻璃、玻壳、太阳能玻管、机械、泵阀、灯具、电线电缆等十大类共1000余种工业产品。中丹、东太两个省级集团跻身国家大型企业行列,靛蓝和“四醚”产销量分别获得世界冠军,工业产品年外贸出口额超过4.5亿元。个私经济长足发展,私营企业达200多家。泰兴市医药化工厂、江苏宏大特种钢厂、康威塑业公司等一批企业已成为七圩工业的后起之秀。2002年实现工业产值12.8亿元、销售11.6亿元、利润6502万元。虹桥工业园区正在按照“政府组织推动、财政扶持启动、内资外资联动”的理想建设模式,高标准建设医药化工、机械机器、电子电器、仪表仪器四个分区,已有12家企业进区兴业,发展势头良好。基础设施 七圩镇基础设施配套基本齐全,镇内通村组公路四通八达,路面等级一般为3.5--28米的硬黑色公路,主要河流上均建有高等级的公路大桥。镇内建有日供水量30000T的自来水厂,全镇100%的人口饮用自来水,建有11万伏高标准的变电所,确保工业用电和全镇居民用电。镇内有影剧院、大会堂、图书馆,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设有占地30余亩的集贸市场,分设5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5000平方米的水产批发市场和5000平方米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设施齐全,经营火爆。镇设有脚运站、汽车站、停车场,饮服业星罗棋布,网点甚多。卫生事业 解放前,七圩的卫生条件极差,霍乱、天花、白喉、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痢疾、伤寒等传染病时有流行,尤其是血吸虫病更为猖獗,人民群众苦不堪言。全乡人民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推进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两管(管水、管粪)一灭(钉螺)和各项预防保健工作,农村卫生面貌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到2001年全镇人均期望寿命已达到74.28岁。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卫生院的建设,自1958年起,先后投入近60万元为卫生院四易其址、征地建院。建院初,卫生院仅有职工10人,租用民房两间,面积100平方米,固定资产1000余元,只能依靠中医中药开展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到1990年卫生院已发展到职工48人,11个临床科室、外科能开展胃大部切除等腹部手术;妇产科能开展剖宫产等手术:五官科能开展上颌窦根治等手术。1991年以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文明医院”、“等级医院”、“爱婴医院”、“农村中医达标”等创建活动的不断开展,院领导班子带动全院职工抓改革、促管理、树形象,加快了卫生院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市主管局及地方政府的肯定。
全院现有固定资产300余万元,建筑面积4820平方米,有病房楼、门诊楼、行政综合楼、供应楼、防保楼各一幢:核定床位40张,设有西医内科、外科、中医内科、妇产科、中医针灸推拿科、五官科、眼科、口腔科、儿科、放射科、心电图、B超室、脑电图室、急诊抢救室、手术室等20多个科室;拥有200毫安双床双球管电视透视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脑电图机、心电监护仪、麻醉呼吸机、眼科裂隙灯、热熏牵引床、尿八项分析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等医疗及配套设备,病房装有传呼系统,部分病房及手术室、产房装有空调,基本满足了病人的需求。现有职工74人,其中主治医师8人,医师22人,护师2人,药师2人,医士14人,药士3人,护士11人。多年来不断选送中青年医生外出进修学习,报考成人学校,通过人才的培养使卫生院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快的提高,全院年平均门诊4万多人次,年住院人次900多人,病床使用率为58%,危重病人抢险成功率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