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乡:
历史沿革 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城头乡西周至春秋期间,城头乡为古徐国都城所在地。1956年初建省淮阴专区洪泽湖林柴总场,1969年改为城头林柴场,隶属泗洪县,1996年6月8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城头乡1998年城头乡被宿迁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首批达小康乡镇之一。2003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0元,财政收入320万元,获得省、市、县共17项表彰。自然资源 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灰鹤境内有著名的省级洪泽湖杨毛嘴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成产鱼、蟹、青虾、莲藕等20多种水生动植物;近年来,城头乡立足乡情,瞄准市场,按照“产业调优、质量调好、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发展目标,依靠资源优势,巩固水产、水稻、水禽、林业生产为主的 “三水一林”经济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工业突破,不断扩张经济总量。目前为止全乡共拥有水产面积3万亩,其中稻田养殖2万亩,各种水产品年产量达170万公斤,螃蟹、青虾总量达150万公斤,年产值0.68亿元,占全乡总产值40%以上。目前,该乡尚有可开发利用的浅水滩涂10万亩,可以养殖鱼、虾、蟹、蚌等各种水产品;全乡土地面积6万亩,属沙壤土质,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因为机电马力充足,灌排方便,因此,是远近闻名的高产、稳产地区。同时,由于大片成片林形成了天然隔离带,因而又是农业制种的最理想基地。全乡水稻面积5.5万亩,1998年,稻田养殖生产的“蟹园”牌大米在宿迁市唯一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2001年,有1020亩田块获得了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中心(OFDC);城头水多、草多、粮多,为发展以水禽为重点的家禽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有条件,现形成了汴河、西溧河2条养殖带,年家禽出栏量在200万羽以上,并成为全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群众增收的重点项目之一;2万亩成片林,1万亩农田林网,近30多种树木,活立木蓄积量4万立方米,年递增活立木380立方米,轮伐成材林2000多立方米;9000亩宜林地正在改造成速生丰产林基地,形成了营林的良性循环,现在的意杨和侧柏等10多个品种,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绿树成荫的城头乡,还是野生鸟类栖息的好处所,被江苏省政府命名为鸟类自然保护区,境内建有观鸟台,鸟类品种达100多种,其中有大鸨、灰鹤、凤头百灵、白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美国、加拿大、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鸟类专家常到此观光考察。城头乡确实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蟹、冬有青的富裕、文明、现代化水乡。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丰富的资源带动了城头乡私营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城头乡特色加工产业,木板旋切厂、大米加工厂等私营企业达数十个,其中省著名品牌“蟹园”牌大米加工企业年产蟹园大米4万吨以上,年效益达400万元。同时小城镇建设、通讯、文化、教育等事业都取得了全面发展,乡境内规划的90公里水泥公路四通八达。目前已开通130、139发射塔,境内无通讯盲区。全乡实现了光纤通讯,普及程控电话,闭路电视。城头乡2005年,城头乡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布署,立足乡情,明确了“三水一林”固本,工业突破强乡,生态旅游扬名,各项工作争先”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总体要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亿元;乡财政收入3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86元;计划生育率98.11%,是宿迁市“计划生育先进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
2005年,城头乡种植小麦3200公顷,水稻3700公顷,有机农业认证面积达200公顷,无公害、绿色农业认证面积达3100公顷,全年生产绿色、有机食品“蟹园”牌大米3万吨;水产养殖面积1000公顷,水产品产量达7500吨;饲养鸡、鹅、鸭水禽150万只;新植树木27.1万株,培育苗木69公顷;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5个,引资金额1600万元;城头乡拥有2630平方的农贸市场钢架大棚一处;建设占地面积40公顷乡工业园区,新增集镇区面积0.5公里。新建农村公路24.38千米;全乡全年用电量5500000kw,新增插秧机、收割机55台,全乡拥有机械马力达50000kw,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结合洪泽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开发,城头乡于2005年规划和建设了乡土植物园、观鸟园、旅游度假村等旅游项目。领导分工 蒋卫同志:主持乡党委全面工作,主管干部、纪检工作。城头乡王应军同志:主持乡政府全面工作,主管经济、财税工作。具体分管部门:财政所、国税所、地税所、合作银行、农经站、会计核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