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濑镇:
基本介绍主要姓氏 洪濑人主要以汉族为主,姓氏有80种,主要姓氏有黄、王、戴、张、苏、陈、徐、林、郑、蔡、倪、郭等。农业产业 洪濑镇耕地面积25864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甘薯、大豆、马铃薯、花生、蔬菜等。森林面积72480亩,森林蓄积量26503立方米,覆盖率53%,绿化率93.6%。主要山峰 主要山峰有葵山、玉锦山、双髦山、大湖山、大阳山(海拔均在500米左右)。基础建设 明珠闪烁东溪畔,千年古镇展新姿。洪濑镇坚持以“扩城区、兴工业、振商贸、扶农业、强文教”为目标,以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业项目小区为重点,带动全镇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先后投入资金1.6亿元,完成了镇区部分旧区拆迁改造,新建楼房20多万平方米,新辟商贸大街3条,东溪东侧筑建3.8公里防洪堤及建设别墅区150幢。
洪濑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洪濑镇有企业1400家,其中年纳税超百万的企业有11家。主要支柱产业为:化工、鞋帽、针织等。有3个工业项目区:东溪工业项目区、红宫山工业项目区、扬西科技工业项目区。社会事业 洪濑科教文卫事业蓬勃发展。洪濑镇有1所福建省二级达标中学新侨中学,3所初中校,22所小学,2所中心幼儿园。有设备比较完善的一级甲等中心卫生院1所。群众文化生活丰富,蜈蚣阁、南音、高甲剧团、西乐队、舞狮队等异常活跃。三星级酒店金鹿大酒店闻名遐迩。丰富多彩的鸡爪、黑粿、九层粿等风味小吃更使洪濑声名远播,红毛鸡爪、贻庆卤鸭、黑果鸡爪等分别被评为泉州“十佳”名小吃、中华名小吃等。改革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镇党委、政府的领导立足洪濑实际,大胆探索,加快发展,围绕抓集镇带农村、抓改建促贸易、抓小区兴工业的工作思路,扶农业、兴工业、振商贸、扩城区、强文教,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该镇被评为福建省的百强镇、工业卫星镇、三连冠“双拥模范”镇、泉州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历史沿革 洪濑因溪而得名。晋江的上游东溪流至湖尾时,因地势下斜,溪中多卵砾石,濑水湍急洪大,故称“洪濑溪”。梁武帝置南安郡,丰州成为南安郡治后,毗邻的洪濑逐渐形成集镇。宋为怀德乡丰年里,从政乡崇化里、灵感里、遵教里,德教乡趋庭里、崇和里、嘉禾里。元、明、清分属四、五、六、十八、十九都。民国17年在洪濑设第三区,辖今洪濑、丰州、霞美、梅山、康美、洪梅、罗东、东峰、九都、向阳等一带。民国31年,第三区改为第二区。民国35年置洪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