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田镇:
1、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乡镇概况 河田镇政府办公楼河田镇位于素有"红色小上海,客家首府"之称的长汀县中部,东经116°16′-116°30′,北纬25°35′-25°46′,东邻南山,南与涂坊、濯田接壤,北与新桥相连,西与策武交界。总面积28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万亩,山地面积32万亩。现辖31个行政村,168个自然村,367个村民小组,1.3万户,总人口6.8万人。自然资源 全镇河田镇低山高丘环绕四周,中部开阔,呈锅形地貌,是长汀县最大的河谷盆地。海拔300~500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7~19.5℃,历史上最高气温39.8℃,最低气温-4.9℃,年无霜期265天,年降雨量1700毫米。水、光、气、热配备良好,适宜各种亚热带、温带作物生长,具有高产优质的自然优势,且具有山、水、田、园多种类型兼而有之的土地结构。319国道穿境而过,与省道洋万线公路、镇道交错纵横,即将开通的赣龙铁路设河田站站点一处,即将动工的龙(岩)长(汀)高速在河田设有切口,镇内31个村村村通公路,20个村铺上了水泥路,形成了交通网络的“百足蜈蚣”。客家母亲河--汀江贯穿境内,水资源丰富,红畲、马坑、东方红等三个小(二)型水电站和窑下11万伏变电站为全镇提供丰富的电力资源。人口数据 (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河田镇
总人口50926 男24891 女26035 家庭户户数11321 家庭户总人口(总)50245 家庭户男24406 家庭户女25839 0-14岁(总)180610-14岁男91710-14岁女889015-64岁(总)2923115-64岁男1422115-64岁女1501065岁及以上(总)363465岁及以上男149965岁及以上女213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9797经济综述 河田镇2002 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41145万元(90年不变价,下同),比1999年31348万元增加9797万元,年均递增10.4%;农业总产值达27661 万元,比1999年的19900万元增加7761万元,年均递增13%;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6324万元,比1999年12334万元增加3990万元,年均递增10.78%;财政收入达464万元,其中增值税26.5万元,工商税130万元,农业税55万元,特产税25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2668元,比1999年的2549元增加119元,年均增长1.56%。农业发展 河田镇是农业大镇。物产丰富,品类繁多,粮食及经济作物主要有水稻、花生、地瓜、薯类、槟榔芋、油菜、茶叶、板栗、油奈、脐橙、芦柑、圆金柑等。粮食产量及农业产河田镇值均占全县的六分之一,是长汀县主要的经济粮食基地之一。2003年河田镇加大无公害蔬菜、河田绿A香稻、烤烟种植和果业产业发展力度,重点培育河田鸡养殖、瘦肉型生猪和引进网箱养鳗养殖等产业,使该镇的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03年,无公害蔬菜种植568亩,实现产值113.6万元;绿A香稻种植8530亩3190吨,实现产值415.7万元;收购烤烟2.8万担,其中有税烤烟2.06万担;果业种植7200 亩,实现产值558万元;瘦肉型生猪出栏2400头;网箱养鳗28个网箱560的平方水面。为了实现河田鸡生产专业化、产品商业化、上档次、成规模、大发展,河田镇制定了2008年的远景目标。到2008年,全镇养殖8000万羽,农民人均140羽,建立20个专业村,400户养殖户,实现年创产值2.4亿元,人均增收600元。工业建设 河田镇根据地广人多,交通便捷的实际,制定优惠政策,创造优良环境,吸引各方人士投资办企业。几年来,先河田镇后引进香港南益针织厂、台湾茶叶精制厂、石板材厂、厦门钜鹏集团、汀红木业有限公司、恒盛服装厂、裕丰针织厂等数十家大型企业,共引进外资5600万元。2003年全镇镇办、村办、联办等个体企业已有3000多家,实现税利1305万元。2003年,河田镇工业的重头戏是发展轻纺针织企业,充分利用闲置的厂房和建筑,加大引进力度,新增6家针织企业,新上380多台针织机,使全镇针织机数量达到1000台,解决近千余人的就业问题,还推动了该镇饮食、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 河田镇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来抓。3年来,争取上级、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共投入 290 万元,完成了5条公路41公里3条村道6公里,20座大桥的兴建或改造;河田镇境内319国道及河濯公路改扩全面竣工,拓宽、改造了河田至中坊、迳背、马坑的村级公路,全镇31个行政村,已有28个村通了公路。连续4年被县委、县府评为先进工程建设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