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洋乡:
介绍 蛟洋乡地处闽西上杭县的东北部,位于华南虎的故乡,国家A级自然蛟洋乡保护区梅花山的东北边缘,是国道319线与省道306线的相接地,方圆228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28.04万亩,有耕地2.79万亩,现有26个行政村,144个自然村,267个村民小组,6293户,23677人口。总人口中除了两个自然村约300余人是畲族居民,其余人口均属汉族客家居民。资源优势 蛟洋乡平均海拔667米,平均气温为17.1摄氏度,无霜期约26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680毫米,这里属闽西高寒山区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山清水秀,风景旖旎。
蛟洋乡资源丰富,物资丰饶.有万亩优质米生产基地,有六、七千亩省主要烟基蛟洋乡地和万亩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木村、毛竹储量达800多万立方米,年盛产桃、李、梨、柿、柑、奈等水果1000多吨,此外还有大红菇、银杏、早春茶、苦笋、状元豆、香菇等名优特产,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锡、钠等,还有辉绿石、花岗岩、钾长石、石英石、瓷土、稀土等。可供开发的水产资源达8000千瓦,有35万伏变电站一座。这里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风景优美的双髻山;建设奇特的蛟洋文昌阁;华家千年银杏,清代著名画家华由的作画遗址;以及正在开发的坪埔千亩生态观光园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都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历史沿革 蛟洋乡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名苏区。1928年6月爆发了闽西“四大暴动”之一的蛟洋暴动,在上杭打响了工农武装起义的第一枪。1929年,中共“闽西一大”在蛟洋文昌阁召开,毛泽东、谭震林、蔡协民、江华、曾志等同志出席并指导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