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赤乡:
乡镇简介 中赤地理位置优越,中岩公路与国道205线相连,中赤公路与省道306线相通,中赤育平村直通广东广福镇,交通便利。境内7个行政村全面实现“三通”(即通电、通路、通电话)。境内为山地地形,山地多、平地少。中赤河自东西而入,接纳十方溪、岩前溪、万营溪,往西注入下坝乡。中赤河从东向西穿流而过,水位比较平稳,可以常年流放木排。建国后每年有大量木材、竹子从这里流放至广东。全乡社会治安稳定,社会风气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行政辖区 全乡辖中赤村、上赤村、壮畲村、万营村、下营村、平沿村、育平村7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中赤。辖区代码 [1]350824205:~201中赤村 ~202上赤村 ~203壮畲村 ~204万营村 ~205下营村 ~206平沿村 ~207育平村。历史沿革 中赤[2],宋代属和平乡,明时属归郡里。民国初设中赤区,民国29年(1940年)改为万成乡。苏维埃时期属中赤区,有二个乡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建国初先后划入城厢区、下坝区。1958年4月设立中赤乡,11月成立中赤公社。1960年2月并入下坝公社。1961年4月恢复中赤公社。1984年10月撤销中赤公社,复设中赤乡。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3]:
总人口9735男4851女4884家庭户户数2613家庭户总人口(总)9474家庭户男4666家庭户女48080-14岁(总)28660-14岁男13940-14岁女147215-64岁(总)590315-64岁男305315-64岁女285065岁及以上(总)96665岁及以上男40465岁及以上女562户口本地住在本地9596地理气候 中赤地处亚热带地区,海拔高度190米,山地多、平地少,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无霜期310天,土地肥沃。自然资源 中赤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竹林木、水资源、矿产三大资源优势。乡内在壮畲、万营村探明石英石矿。贯穿上赤、中赤、下营三个村的中赤河,水力资源约5000千瓦,目前建成水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2820千瓦。中赤河流多处可供水电资源开发,有林地135万亩,森林覆盖率83.7%,林木蓄积量 30 万立方米,立竹量79.95万根。竹林2000亩以上村有壮畲、万营。经济建设 中赤经济发展迅速。1987年农业总产值358.75万元,有乡镇企业278家,年收入186.93万元。至2001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3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0.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95元。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形成了水电、造纸、竹木加工、酿酒等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