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家门乡:
简介 柴家门乡地处会宁县中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4公里。周边分别与八里湾乡、会师镇柴家门乡、定西西巩驿乡、甘沟驿乡相邻, 总面积279.3平方公里, 柴家门乡辖11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山区7村42社,川区4村25社),有4721户22717人。2006年底,柴家门乡实施退耕还林2.9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6800万公斤,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97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20元。历史沿革 柴家门乡原名柴门公社,以驻地柴家门而得名。解放前属枝阳镇所辖,1985年属城关
柴家门乡公社,1962年始建柴门公社。1964年又并入城关公社,1980年恢复柴门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中,经定西地区行署批准改为柴家门公社,1983年改为柴家门乡。2005年元月原王家庙乡孙曲村、宝川村、寺南村(原寺南、芦井)、冯严村(冯严、堡子滩)4村并入柴家门乡,撤消王家庙乡。自然环境 自然地理: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温度7℃,海拔1900米,属黄土柴家门乡高原丘陵沟壑区,主要河流祖厉河贯穿南北。耕地面积10.3万亩,其中水地29300亩,属沿黄扩灌区。种植业历史悠久,盛产小麦、玉米、洋芋、胡麻、葵花等农作物,特别是扁豆、莞豆等小杂粮以其丰产性、优质性、多营养享有盛名。近年来奶牛、肉羊以及蛋鸡养殖发展迅速,产品畅销兰州、青海、定西等地。文化教育 党委、乡政府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按照搞好“两项工程”柴家门乡、 建好“两个基地”、发展壮大“两支队伍”的工作思路(即:实施人才战略,抓好基础教育工程,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抓好以水、田、电、路、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好以蔬菜、洋芋、饲草为主的种植业基地;以肉牛、肉羊、奶牛、蛋鸡为主的“肉、奶、蛋”生产基地。发展壮大一批以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建筑建材业能工巧匠为基础的从事多种个体经营和生产的劳务队伍;以大量的民间商贩为依托,发展壮大购销队伍,真正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应对市场发展变化的能力。),把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经济社会得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