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泉镇:
乡镇概况 喜泉镇喜泉镇总面积545平方公里,现辖17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5272户,23760人,有耕地面积88376亩,其中水浇地32676亩,旱地55700亩。有基层党组织29个,党员679名。境内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早、规模大,现有以红砖、水泥、水泥花砖等建筑材料为主的工业企业23家,有正筹建设的投资4.8亿元的风力发电厂。有独具特色的大敦煌影视城。有绿色通道23.7公里。地理位置优越,省道201线、包兰铁路横穿全境,村间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2005年,喜泉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1.7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达1.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14元。历史文化 喜泉镇是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据《白银市公路交通史》所载:丝绸另一条路是越陇山,由静宁高界进入白银市境。再沿祖历河到靖远或从鹯阴渡口过黄河,经吴川、中泉、喜泉、景泰至武威。古时的北大路、盐路、驿站都通过这里,是蒙古、宁夏通往兰州、临洮、河州的要道,也是五佛、芦阳、永泰、红水去兰州的大路,一路不断设有关隘、烽隧、墩台、村落、驿站,有的还保持了原始状态。考古发现,这个镇境内,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生活,喜集水村发现了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马家窑半山类型的文化遗址。到上世纪70年代考古队挖掘出了彩陶,纹彩精美,线条流畅,被甘肃省博物馆作为精品收藏。这证明喜集水是景泰人最早的祖先生活的地区之一。兴泉汉时拓疆屯田,这里就有人居住,从兴泉毛家台子汉墓群中发现了大量的陶器。有陶壶、陶碗以及火烧的青砖等,还有“五铢钱币”及纤维状腐朽物和铜杯、铜棒等,足以说明那时人们在这里生产生活就有了相当的规模。行政区划 喜泉镇喜泉镇辖兴泉、三塘、余粱、北滩、尚家坝、新民、南滩、陈庄、喜集水、大水、新庄、大安、福禄水、马莲水、中心、三台井、铧尖等17个行政村。交通条件优越,包兰铁路纵贯全境30千米,有火车站三处,省道201线穿越全境。境内有铜、石灰石、石膏等矿藏,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发展 2000年喜泉镇工农业总产值11994.74万元,比1990年增长6.15倍;其中:工业总产值10263万元,比1990年增长14.43倍;农业总产值1731.74万元,比1990年增长71.35%;粮食总产量1268.35万千克,比1990年增长61.56%;财政收入180.8万元,比1990年增长3.86倍;人均纯收入1940元,比1990年增长3.24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到6.17‰,被评为白银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喜泉镇1、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在确保粮食增产的同时,调整种植业结构,在灌区发展以地膜覆盖、间作套种为主的高效农业和以规模养殖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在干旱山区发展集雨节灌为主的旱作农业。2000年喜泉镇定植优质经济林970亩、防风林830亩、农田防护林100亩,育苗1000亩;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36亩;地膜覆盖1.8万亩,间作套种2.07万亩;旱砂地集雨节灌680亩;完成沙漠洋芋种植8000亩,总产量2400万千克,实现产值960万元。积极培育制种产业,加快新品种开发,完成各类农作物种植6000亩。肉鸽存栏达1500对,笼式养鸡6000只,规模温棚养猪3000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10年累计铺压砂田1500亩,新打机井4眼,衬砌维修渠道48千米,水地大块改小块32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