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屋洞景区:
历史记载 十大洞天分别为:⒈王屋山洞,一称小有清虚之天;⒉委羽山洞,一称大有空明之天;⒊西城山洞,一称太元总真之天;⒋西玄山洞,一称三元极真之天;⒌青城山洞,一称宝仙丸室之天;⒍赤城山洞,一称紫西山林屋洞玉清平之天;⒎罗浮山洞,一称朱明曜真之天;⒏句曲山洞,一称金坛华阳之天;⒐林屋山洞;⒑括苍山洞,一称成德隐玄之天。相传,古时有龙居林屋洞内,故洞体似龙,又称“龙洞”,林屋山亦俗称龙洞山。林屋洞历史悠久,历代记载、传说大多与大禹治水有关。古时也有以林屋山来代称整个西山的。
《吴地记》载:“在县西一百三十里中有洞庭,深远世莫能测。吴王使灵威丈人入洞穴,十七日不能尽,因得禹书。”《郡国志》载:“洞庭山有宫五门,东通林屋,西达峨眉,南接罗浮,北连岱岳。东有石楼,楼下两石,扣之清越,所谓神镇。”《玄中记》载:“吴国西有具区,中有包山。洞庭地下,潜通琅邪东武山。山穴道一名椒山。哀公九年,越败吴夫差于夫椒,即此是也,又名洞庭山。吴大帝时,使人行二十余里而返,云上闻波浪声,有大蝙蝠如鸟,拂杀火穴中,高处照不见巅,左右多有道人马迹。禹治水过会稽,梦人衣玄纁,告治水法,在此山北钿函中,并不死方,禹得藏于包山石室。吴人得之不晓,问孔子云:‘王居殿,赤鸟衔集庭,此何文字?曰:此禹石函文也。”《五符》载:“林屋山,一名包山,在太湖中。下有洞,潜通五岳,号天后别宫。夏禹治水,平后,藏五符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