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乡:
财税工作 2004年实现本级一般预算收入66.6万元,地税本级非农业税收入19.6万元,中央两税征收13万元。社会事业 加快科技的应用和推广,深入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培训和科技入户活动,提高了科技对经济的贡献北城乡率。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范,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2004年末,学校校舍面积达3683平方米,有教学班23个,其中初中班8个小学班15个,教师75名,在校学生1249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9%。2004年北城小学初中毕业生考入省级重点中学39人,名列花园片区第一名。基础设施建设 北城乡投资46万元14公里的瓦周公路工程建设战线上,全乡干部群众万众一心,用他们的勤劳和汗水绘就着一副动人、壮观的大建设、大发展的万米长卷。与此同时,总投资120万元的罗家洼河滩市场、总投资300万元的石关变电所改造等重大项目全面动工,使北城乡项目建设遍地开花。北城乡深入推进“发展抓项目”战略,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抓项目,使北城乡项目建设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之势。徐店公路桥涵配套工程、全长10公里的中店公路建设、总投资95.6万元的西凡村整村推进项目、总投资108万元的瓦房街道和北城供销市场改造项目等已全面兴建或即将竣工。整体经济发展 北城乡位于通渭县北部,辖19个行政村150个村民小组,4852户农户24111人,总耕地面积11.0万亩,年北城乡梯田建设降雨量为450mm,属全市典型的干旱山区。北城乡决定创建旱作农业科技示范点,大力推广地膜覆盖等旱作农业技术,为全县走出一条发展旱作农业,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科技抗旱增粮致富之路。通过全乡各级干部、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已完成地膜覆盖2500多亩,其中秋覆膜1000多亩,全地面覆盖和双垄沟种植1500多亩。 北城乡全部无偿投放给示范点农民,极大的调动农民推广旱作农业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示范点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示范点共涉及农户289户,30名乡干部每人承包10 户,在示范工作指挥部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制定制度,靠实责任,明确分工。为了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加强对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领证户的“帮扶”和 “救助”工作,教育和引导更多的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通渭县北城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着力为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户办实事、办好事,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上在认真落实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户养老储蓄的基础上,对计生特困户家庭每户发放1000元的救助金,确保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正常生活所需和子女上学费用。落实帮扶项目,协调解决帮扶资金北城乡与民政部门协调。农业发展综述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上,北城乡坚持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着力培育了优质稻米、优质水果、优
北城乡质蔬菜、畜禽、劳务五大支柱产业。已建成了高木桥村、普庵寺村、耿家店村、壁山庙村畜禽养殖基地4个,土桥寺村、张仙坝村、三元桥村、庙尔坝村、高木桥村、石院墙村优质稻米基地6个,壁山庙村、耿家店村、土桥寺村、张仙坝村优质蔬菜基地4个,和尚岩村、壁山庙村、手佛寺村、高木桥村优质水果基地4个。2004年末,全乡粮食总产量达6090吨,人均占有粮食465公斤,出栏生猪1.58万头(其中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大户3户,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大户35户),出栏小家禽7万只,劳务输出4358人,实现劳务收入1365万元,DGP增长率14.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60元。 财税工作上,2004年实现本级一般预算收入66.6万元,地税本级非农业税收入19.6万元,中央两税征收13万元。 社会事业上,加快科技的应用和推广,深入开展技科下乡、科技培训和科技入户活动,提高了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范,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2004年末,学校校舍面积达3683平方米,有教学班23个,其中初中班8个小学班15个,教师75名,在校学生1249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9%。2004年北城小学初中毕业生考入省级重点中学39人,名列花园片区第一名。特色产业 北城乡科学引导农民压缩传统农业规模,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养殖业,使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将果菜种植作为山区农村的潮阳产业,马铃薯和玉米种地膜种植成为全乡的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