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门镇:
自然资源 该镇地势较平坦,土壤多为黑色,宜种水稻、番薯等粮食作物。坡地面积较大,适宜种植甘蔗、花生等港门镇经济作物,耕地面积50570亩。海岸线长18公里,近海滩涂面积1万多亩。陆地有较丰富的高岭土资源;盛产大黄鱼、马鲛鱼、大虾、珍珠螺等海产品,大面积的海滩涂有待开发。经济概况 2006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6522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6036万元。甘蔗是该镇的支柱产业,2006年种植甘蔗4万多亩,总产量231160吨,总产值7300多万元。全镇现有渔船413艘,总吨位8672吨,总马力21324千瓦,远洋渔船73艘,远洋渔民738人,创外汇860美元,全年海洋捕捞量44093吨,总产值2.83亿元。海岸线长15公里,现有海水养殖面积1200亩,其中虾类1680亩,珍珠养殖175亩,墨西哥扇贝1300亩。水产养殖面积5300亩,产品产量51360吨,产值51185万元。非公经济迅速发展,台商企业有20户,全镇非公企业总产值6988万元。
全镇个体工商户291户,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上的企业14家,3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6家,80万元以上的企业4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家。其中有港茂煤气站一间,加油站2间,广东远洋公司远洋渔船修理厂一家,湛江市顺益药材公司港门药材超市一间。森源胶合压板厂一家,其他木板厂2家。有虾苗场2 间,桉树林育苗场4个,全镇运输车辆150 台。引进中山侨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石角渔港疏浚港池围海造地建设渔民新村,2005年投资额775万元。2007年主动承接珠三角东莞内衣厂产业转移一间,投资近500万元,增加劳动就业达300人。基础设施 该镇水陆交通十分方便。1993年石角港被定为国家二级渔港。大部分村庄用上了自来水;12个村委会实现村村通电话、通电;绿化率达65%,被省绿委称为“白天不见村,晚上不见灯”的镇。文化事业 该镇2008年现有中学2所,小学12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有影剧院2座,影剧场4座,文化室10个,群众文化活动活跃,卫生设施齐全,多次被县市评为体育先进镇,2004荣获“全国体育先进镇”称号。历史沿革 1951年属第七区,1958年先后属红星、下六公社,1961年建港门公社,1963并入北坡公社,1979年复置港门公社,1983年易名港门区,1987年易名为港门镇。各村概况 港门镇有12个村委会,100条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