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帽镇:
白帽镇—深村红叶基本概况 白帽镇位于岳西县西部边陲,318国道贯穿东西,东邻河图镇,南毗店前镇、冶溪镇,北与古坊乡、西与湖北省英山县接攘,辖10个行政村,270个村民组,除极少数外地婚入的回族外,均为汉族。白帽镇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山场总面积12.5万亩,耕地1.5万亩,境内为山脉、小盆地、丘陵地貌,平均海拔350米,年平均气温14.2℃-15.6℃,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乡镇,有深厚的生态旅游底蕴。白帽镇农村经济及农民收以种、养业及劳务经济为主,工业企业有:精加工铁粉、仿瓷餐具、木材加工、石英石加工、小水电、茶叶、油茶加工等为主。白帽镇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怡利餐具有限责任公司、久九公司、福利胶合板厂。白帽镇森林覆盖率78.2%,木材蓄积量100万立方米。矿产资源有石英矿、水晶石矿、云母矿、铁砂矿、花岗岩、石灰石矿亟待开发。 白帽镇是一个农业大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茶叶、瓜蒌、中药材等为主。2007年农民人均纯年收入2820元。白帽镇农民温饱问题得以解决,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向小康社会迈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年个体经济从无到有,工业企业蓬勃发展;各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群众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思富致富情绪高涨。白帽镇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资源环境 全镇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山场总面积12.5万亩,耕地1.5万亩,境内为山脉、小盆地白帽镇、丘陵地貌,平均海拔350米,年平均气温14.2℃-15.6℃,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全镇森林覆盖率78.2%,木材蓄积量100万立方米。植物资源中木类有500多个品种,大面积生长的主要有马尾松、杉、茶、桑、板栗、乌桕等,竹类有楠竹、毛竹、水竹、斑竹、孝竹等。花卉品种繁多,白帽古有“桂花之乡”的美称;草类约有600种,还有20多种藤类植物。矿产资源金属类有铁、铬铁矿、铁砂;非金属类有云母、石棉、水晶石、大理石、石灰石等。人文环境 境内自然景观异彩纷呈,人文胜迹源远流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宗教胜地广佛庵晨钟暮鼓,香火绵长。著名风景区深村,秋来红叶飞彩,绚丽如霞,省内外摄影爱好者逢秋而至,拍片观光,流连忘返。羊角尖双峰并峙,突兀整容。小龙潭九潭相连,潭水清澈见底,潭边浓荫滴翠,是旅游避暑的好去处。基础建设 白帽镇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国道、省道以及乡村公路四通八达,村村通路,通电话,户白帽镇户通电,移动公司网络覆盖白帽镇。镇建有线电视台1座,50瓦无线电视台4座。白帽镇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34所,教育“两率”达标。白帽镇有卫生院4所,医疗卫生室18个,初级卫生保健达标。镇建饮水站1座,能满足镇区生产、生活用水需要。白帽镇镇区以大桥路为中心,形成一路四街格局。主街道东起油坊坳,西止腰磨湾,全长1000米,净宽20米,柏油路面,路灯分立两旁,两旁高楼林立,馆店串珠。白日里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晚上街灯明亮,灯火辉煌,一派繁荣景象,已成为皖西边关工业商品和农副土特产品的重要贸易集散地。 道路建设:白帽镇抓住国家实施村级水泥路的政策机遇,已有白帽、江河、朱铺、深村、双畈等村铺筑了水泥路面,总里程达17.4公里。2005年修通了连接本县冶溪镇的马踏岭公路,日本华侨捐资40余万修建的以近明大桥为主体的土桥村级主干公路已初步竣工。白帽镇交通网路日趋完善,群众出行问题逐渐解决。
水利设施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开挖渠道、修灌溉配套工程为主。1990年至1991年结合以工代赈项目和粮食的供给工程,在每年冬春两季开展大规模的水利兴修活动,共完成技术工程投资70万元。大力加强病险水库加固建设,铁炉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于2008年7月份完工,镇区防洪堤坝于2004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