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口镇:
基本概况 松口镇曾是广东内河港第二大港口,经千年孕育,具有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享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松口镇围绕“建设新区,整治老区,塑造松口新形象”的目标要求,加快发展步伐,将镇政府、梅县第二人民医院、派出所、法庭、地税、国土、交管等部门新建于寺坑新开发区,并加大老区整治力度,整治中山路、老爱群楼和法政路等,城镇化建设已初具雏形。 [1]历史沿革 松口镇历史悠久,自古有“松口不认州”的说法,明清时期已经是嘉应州(梅州)最繁华的乡镇之一。人口密度和商业繁华程度远远超过了嘉应州(梅州)其他乡镇、地区。建国以后,松口镇迎来一个全新的阶段。公社化时期,松口本镇分为松口公社和松口镇,松口镇包括了圩镇及周边5个管理区,而其他地方则划入松口公社。改革开放后,松口公社改为松北乡,即为今天松口镇前身。松北乡圩镇设置在大塘管理区、石盘村管理区,后增加寺坑开发区。90年代中期,松口镇并入松北乡,松北乡正式更名为松口镇,新镇政府设在大塘村,后迁至松北乡寺坑村。进入21世纪后,松口镇周边的松南、松东先后并入,松口镇正式成为梅州地区第一大镇。人文资源 千年古镇松口人文资源丰富,有“百姓杂居”的现象和“松口八景”或“松口十景”之说。有甘露亭、五显宫、王明宫等15个古老宫庙;有建造400年保存完好的元魁塔;有明末遗留下来72个天井、200多间房子的“世德堂”围龙屋;有历经300多年3个人都抱不拢现在还枝繁叶茂的“五月红”荔枝树等等。特别是有孙中山下榻过的“爱春楼”,孙中山作过演讲的松口中学,建造了70多年的中山公园等天然风景区和文物古迹。
松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松口人崇尚教育,历代人才辈出,是个名符其实的人文秀区。明清两代就出了4位翰林、9位进士、27位举人。如明末在皇宫任侍读学士的李二何、清代经史学字的吴兰修、《光绪嘉应州志》总篡温仲;现代革命诗人的温流、革命贤达谢逸桥、梁密庵、谢良牧等;近百年间英才辈出,遍布海内外,如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裕华国货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国春,全国政协委员、丝宝集团董事长梁亮胜等。松口新民小学、松口中学先后被授予省一级学校,在全省的乡镇中也是不多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