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容镇:
简介 义容镇地图义容镇交通发达,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公路、通邮、通电话。近几年来,又对所辖范围内省道、县道进行上等级改造,基本实现省道标准化、县道油路化。建市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紫金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电力工业发展较快。至2001年,江东110千伏输变电站、好义小古、蓝塘双兴等电站相继建成投产;投入3065万元的农网改造第一期工租顷利通过验收,第二期农网改造完成,用电质量明显提高,全县实现了村村通电目标。邮电行业继续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县形成了荔枝龙眼、春甜桔、李梅、三黄鸡、瘦肉型猪等五大农业生产基地,甜竹、单丛茶、蔬菜和甲鱼等基地亦初具规模,“一县数品”、“一镇一品”布局初步形成资源型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全县初步形成制糖造纸、矿冶、水泥、陶瓷、食品加工、制药等“六大工业产品系列”。其中,“三资”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3.9%,成为全县经济的生力军。交通运输、建筑、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城乡市场繁荣,商贸流通活跃。历史沿革 义容原称二榕,相传因圩头有两棵大榕树而得名,后谐音为义容。明代属宽得都安全社。清代分属宽得都桥田、月角岭约。民国18年(1929年)属第二区桥田、月角乡,民国30年设第二区义容乡,民国34年属四维乡。建国初属古柏区、第三区,1952年5月为第九区,1957年12月设义容乡,1958年10成立义容公社,1961年分出青溪公社,1963年3月青溪公社并入义容,1970年7月分设青溪公社,1983年9月撤社设区,1987年4月改设义容镇。地理资源 地势北高南低,东南部为半丘陵,西部为丘陵,北部属山区。北部与柏埔交界的大鲁嶂为最高峰,海拔839米。主要河流义容河经古竹汇入东江,支流有汀村河、安全河。林业、矿产、水力资源丰富。义容伯公坳水电站装机1870千瓦,为全县骨干电站。土特产有庄子茶等。气候特点 义容镇以公历2--3月为春季,义容镇4--8月为夏季,9--10月为秋季,11月—次年1月为冬季。春季—冷暖交替,气温较低,多为低温阴雨、持续少日照天气。历年全季降雨量195.2毫米(至2002年底统计,下同)。占全年11%;平均气温15.2℃。夏季—高温高湿多雨。历年全季降雨量1219.8毫米,占全年降雨70%。平均气温25.3℃。秋季—冷空气活动加强并逐渐影响紫金县,气温下降,降雨减少。历年全季降雨量240.0毫米,占全年13n:平均气温23.8℃。冬季—干燥寒冷少雨,间歇性出现霜冻、冰冻。历年全季降雨98.9毫米,仅占全年的6%。季均气温14.0℃,为全年最低。 处于低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季风明显,夏长冬短,四季分明。
适宜种植各种亚热带作物,部分地区可种植南亚热带作物。年平均气温20.8℃ ,极端最高气温38.0℃ ,极端最低气温-4.8℃ ;年平均降水量1 ,739.1 毫米,年最多降水量 2 , 415.4 毫米,年最少降水量931.8 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 ,795.7 小时。 年最多日照时数2 ,110.4 小时,年最少日照时数1 ,492.3 小时,年平均雷暴日为88.9 天。经济建设 义容镇位于紫金县境西部,2004年全镇面积356.2平方公里(2003年8月青溪镇并入义容镇),其中,山林地面积29,766公顷,耕地面积34,013亩。下辖2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户数11,598户,53,16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