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埔镇:
简介 东南距县城48公里,省道河汕线贯穿全镇。镇内“黄毛嶂山茶”驰名东南亚等地,稀土矿、花岗岩、石英石、水力资源丰富。2005年全镇总面积1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240亩,山地17万亩。下辖14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委会,18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 6689户,33356人。
2005年6月,柏埔镇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袭击,生产和生活遇到较大困难,镇委、镇政府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努力恢复生产,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完成年初所提出的各项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280.4万元,农业总产值 9543.7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46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5%、18%、3.5%和5.6%;财政总收入1452.2万元,同比增长 23.5%。历史 镇名相传因镇府东南山坡上生有众多柏树而得,以致现在柏埔人家的门前都喜欢种一些柏树。明代分属宽得都柏埔、平湖社。清代分属宽得都柏兴、平湖约。民国18年(1929年)属第二区平湖乡、柏埔镇,民国34年为柏平乡。建国初属古柏区、第四区,1952年5月为第十区,1958年10月成立柏埔公社,1961年分出临江公社,1983年9月撤社设区,1987年4月设柏埔镇。产业经济 经济以农业为主,有水田1.45万亩,大部分分布在柏埔河沿岸,河道弯而窄,洪水季节经常泛滥,给农业造成损失。建国后进行了大规模整治。1988年,水稻播种面积2.5万亩,总产0.64万吨;小麦0.31万亩,总产465吨;花生0.25万亩,总产221吨;水果0.78万亩,总产273吨。有松、杉、杂林5.2万亩。镇办奇山林场有杉1300亩,油茶2200亩。 工业方面,建国前,有制革、小木船制造等作坊。1988年,镇办工业有表链厂、萤矿厂、竹器加工厂、砖瓦厂、水电站、建筑队等企业。紫河公路通过境内,车辆通县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