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镇:
齐云山镇镇政府乡镇简介 齐云山镇区位优势明显,是周边地带物资、商品的集散地,是黄山大旅游格局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东距黄山市府及飞机场33公里,西临古民居西递12公里,北连黄山景区40公里,皖赣铁路,省道慈张公路东西穿境而过。镇区境内有岩前火车站,交通十方便捷。[1]历史沿革 齐云山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称“岩前”,因位于齐云山白岳峰前方而得名为岩前。1988年改“岩前”为“岩前区”。1992年撤区并乡后,为适应发展齐云山旅游形势需要,树立齐云山齐云风光旅游品牌,特改“岩前区”为“齐云山镇”。旅游资源 齐云山镇境内有着古山、古水、古桥、古村落等众多的人文古迹,自古就以“环境清幽、风景优美”而自居,更是以境内有齐云山山上山下协调发展,依托齐云山等丰富优美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大旅游投入,在抓好齐云山上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的同时,搞好齐云山同山下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准确定位和完善集镇的旅游休闲功能,不断提升经济强镇的服务层次和水平。一方面立足于增强中心镇的综合功能和带动能力,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形成布齐云风光局合理的小城镇体系;另一方面在高起点规划建设小城镇的同时,重点加强城镇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服务功能,尤其是吃、住、购、娱方面的设施功能建设,从而不断提高齐云山镇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档次。基础建设 2000年以来,该镇投入了420万元修建了齐云山客运索道,改善了景区旅游交通问题;投入了3000余万元修复了登山古道、景区亭台楼阁和庙宇等,同时开发了月华街、楼上楼、横江田园风光三大游览区近200多个旅游景点,2006年又向上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兴建了齐云山旅游登山公路,极力解决景区旅游交通颈瓶问题等;投入2000余万元对横江沿街一线的街道进行了拆迁和改造,使得整个街道达到了“显山、现桥、露水、透绿”的理想效果;投入了800余万元建设了玄天大道、景区北大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我镇又理出以“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新农村”的路子,带领全镇人民建设农村新型家园。如岩脚村成立了生态旅游农民合作社,开发了水上游乐中心、生态果木观光园等项目,成立了白岳吉庆狮龙表演队,对地方风俗民情进行深度挖掘。通过2000年2008年大力对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齐云山景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260余人,另外还吸引当地农民从事旅游相关行业为1050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05年全镇GDP1.05亿元,其中,旅游总收入占GDP的30%以上,旅游接待量达20.4万人次,其中进入齐云山风景区的达12.4万人。[2]新村规划 根据齐云山镇总体规划要求,在镇区西部建一条集吃、住、购、娱为一体的商业街,既改变该镇脏、乱、差现象,提高齐云山镇的总体形象,与齐云山名胜区高品位风景资源相辉映,又能为游客提供一个购物的好去处,还能使齐云山周边地区丰富的农副特产品通过这个窗口打出去,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周边农村经济发展,还可为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齐云风光建设内容为登封步行街北至慈张线公路,南通登封桥,全长310米。道路设计宽15米,该路段北面为农田,南面主要为民房,考虑到小城镇开发的有序渐进性,在该步行街北面开发建成农民新村,主干道按15米控制,两侧建设用地14米作为街面楼布置,建筑层数为二、三层,农户住宅为二层,新村内建筑采用徽派建筑风格,力求与风景区景貌相协调,体现地方特色。在后续阶段再在农民新村的基础上打通至登封桥的通道,建成一条南北向的商业步行街。
建设规模:农民新村规划总占地面积32043.55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27230.00平方米,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