璜尖乡:
概况简介 璜尖乡位于安徽省休宁县城去58公里,处与浙江省淳安县、开化县交界处,全乡辖3个行政村,总人口只有2537人。环境 璜尖岭地处白际山脉中段,是市府屯溪到璜尖的必然通道。历史上曾是易守难攻的自然关隘,源璜公路盘旋而上,从屯溪沿205国道南行至汊口,然后折向东10公里,翻过璜尖岭可到达璜尖乡。因为交通不便,长期以来,璜尖乡一直是远近闻名的贫困乡。曾经是全省唯一的几个三不通(不通路、不通电、不通电话)的乡,粮食及生活日用品等全靠外面输入。2002年,该乡农民人均收入只有583元,财政收入还不到4万元,是全市两项指标最低的乡。40多年前,璜尖人民就希望修公路。1984年,全长24公里的源璜公路正式开工,但苦于资金缺乏,修修停停,历经13年,才于1996年基本贯通路基。经济 自2003年以来,省市县各级各部门加大了对璜尖乡扶贫开发的投入,交通、通讯、教育、信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彻底改变,璜尖乡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近年退耕还林1035亩,建立了560亩茶叶基地,100亩香榧、5亩菊花示范基地,新办了一座茶厂,新添了十多台套小型毛竹加工机械,从事茶叶加工,与县外贸公司签订了有机茶、箬叶购销合同,使产品畅销。该乡出产箬叶,年产量达10万公斤,仅此项人均收入300多元,占人均总收入10%,最多的农户年收入可达万元。此外,该乡常年在外务工6个月以上的人数竟多达799人,打工收入约占璜尖农民总收入的60%—70%以上。目前,劳务、茶叶、毛竹已经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三大支柱,2007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85元。是2002年的4倍。教育 璜尖乡格外重视教育,是全省率先实行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免学杂费的的乡镇。2006年与全省同步执行“两免一补”政策,五年来,全乡共有176名学生享受到补助,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6%。从2002年到2007年,五年间该乡一共考上17名大学生,平均每年达到3人。2008年该乡有15人参加高考,却一举考中10人,其中达一、二本线的各有3人,三本线4人。旅游 该乡璜尖岭北麓仰山,海拔1188米,地势奇特,四周群山环抱如莲花,别名莲花山。是历史上的佛教名山,仰山硕大莲花中,一片开阔地足有数百亩,顺着山势向四周铺展延伸,势夺鬼斧神工之妙,身临其境,犹如入神仙之地。山中有一条沟涧如练,自南而北汨汨流淌,四季不涸,清凉凛冽,人称“龙泓”。山中一座宝公寺,坐北朝南,上接苍穹,下临“龙泓”。宝公神像雄跨正中上座,一口惊天大座悬于寺内。山中还有一座莲花庵,与宝公寺相邻而筑。山中僧尼众多,香火极盛时,僧尼三百,香客曾日达万人。基础建设 2002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维芳率省定点和自愿帮扶单位登上璜尖调研,省交通厅一锤定音,帮扶500万元浇油路。休宁县立马施工,拓修路基,铺设油面。今年9月底,油路浇进璜尖村。 璜尖油路铺通後,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安全系数大幅提高,璜尖产生了一连串的扶贫开发、加快发展、富民强乡热效应。乡中心小学综合教学楼及3所村小学危房焕然一新,乔亭至清溪4公里乡村公路开通,全乡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得到解决,一批住草房、危房的特困户、五保户喜迁新居,还修建了3座村组桥梁,174名贫困户接受了扶贫助学资金,程广富、汪进堂分别买了丰田面包和昌河车。璜尖乡农业结构调整也出现了大突破,两年退耕还林1035.1亩,建立了560亩有机茶基地,100亩香榧、5亩菊花示范基地,新办了一座珠茶厂,新添了几十台套小型毛竹加工机械,与县外贸公司签订了有机茶、箬叶购销合同,乡里还组织乾部、农民外出学习取经,市县农机、科技、扶贫部门与璜尖乡联办的两期菊花培训班挤破了门,程控电话年底接到乡政府。据统计,茶叶、箬叶两项人均分别增收29元和65元。[1]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