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乡:
1、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青林乡 位于西宁市大通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33千米。人口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土、藏、蒙古族,其中土族占总人口的43.3%。面积295.6平方千米。青林乡政府驻上阳山,辖中庄、生地、毛合湾、柳林滩、棉格勒、下阳山、上阳山、麻哈、泉家湾、白土垭豁、雪里合、卧马12个村委会。民国廿六年(1937年)设多洛上、下乡,1951年改第二区第一、二乡,1952年复设多洛上、下乡,1953年分设青林乡,1956年并入多林乡,1958年合并为红旗公社,次年改为多林公社,1978年改为青林公社,1984年设青林土族乡,1985年改为青林乡。2、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青林乡基本概况 青林乡位于广元市朝天区北部,东与陕西宁强县接壤,北和马家乡为邻,西连文安乡,南毗转斗乡,辖6个村43个组,920户3582人。乡内地形复杂,海拔落差大,最高峰唐家山1672米,最低点菜坝河737米,乡政府驻地黄坝河海拔838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水1100毫米,年均气温14℃,无霜期227天。全乡幅员面积54.84平方公里,有耕地6849亩,其中水田300亩。粮食作物主产玉米,小麦,大豆和杂粮。木耳,蚕桑是主要的农业产业,劳务是农村收入的主渠道。大理石,花岗石等地下资源丰富,转马公路横穿全境,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市场活跃,乡间民风淳朴,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1934年红四方面军曾在李家坪建立红坪县苏维埃政府。境内林业森林覆盖率高,生态保护很好,有被誉为“川北小九寨”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四川水磨沟自然保护区。青林乡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
总人口3735 男1972 女1763 家庭户户数972 家庭户总人口(总)3731 家庭户男1968 家庭户女1763 0-14岁(总)9790-14岁男5090-14岁女47015-64岁(总)245215-64岁男131015-64岁女114265岁及以上(总)30465岁及以上男15365岁及以上女15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640文化教育 朝天区青林乡有一个中心小学,8个教学班、306人,其中留守学生212人,占69.3%,双亲外出由祖辈监护的占31%。该乡把关爱留守学生作为惠民行动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措施,狠抓落实。健全机构 一是建立健全机构。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正副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支部、乡团委、关工委和班主任组建了“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小组,切实加强该项工作领导。调查摸底 二是全面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对父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电话、监护人与本人的关系、村组负责人、留守儿童的学习、品质、身心健康等情况一一记录在案。建立帮扶机制 三是建立帮扶、互助机制,弥补亲情缺失。在教师中招募留守儿童教育志愿者,开展师生结对子帮扶活动,培养留守儿童倾诉真情,尊重理解,孝敬父母,爱家人、爱学校、爱社会的情感。加强亲情沟通 四是加强亲情沟通。乡中心小学校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根据自身消费算一次感恩帐,每周打一次感恩电话,每周写一封感恩信,每年做一件感恩事。加强了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的亲情沟通与交流,激发了学生的感恩之心。营造良好氛围 五是营造良好校园氛围,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切实加强寄宿制建设,新建了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使学生吃得香、睡得甜;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成立多种兴趣活动小组,让他们在玩中益智、乐中成才。[2]3、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青林乡 青林乡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县西北部,属于六盘水市的“一山一河”贫困地区,距市中心区42公里,东面同纳雍县的猪场乡、新房乡接壤;南面与本县董地乡毗邻;西面与保华乡交界;北面与南开乡相邻,是六盘水市“一山一河”贫困乡。总面积64.46平方公里,最高峰轿子山海拔2051米,最低点大土索桥河畔海拔1400米,平均海拔1750米,平均气温12.4℃,日照量1528.8小时,年降雨量1106毫米,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现有耕地15735亩(习惯亩),土壤多为玄武岩发育而成的小黄壤,适宜种植烤烟、半夏、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现主要发展的经济作物是烤烟。煤炭资源储藏较为丰富,7个行政村中都有煤炭资源,煤质属于低硫、低灰的无烟煤,至今未开发利用。全乡村村通公路、通水、通电,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全乡有小学校(点)9所(个),有中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08%,初中阶段入学率9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