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耳乡:
历史沿革 发耳,原名龟集,因北盘江边常有成群的乌龟聚集在一起而得名。国民党统治时期,刘应忠任乡长后而更名为应忠乡。当时,由于交通闭塞,医疗条件落后,各种疾病盛行,气候炎热,吸毒、贩毒、种毒极为严重。因此,人称“龟集三个屯,十人来了九人困,来时骑大马,去时拄拐棍”。1984年7月更名为发耳区公所。1992年,建、并、撤后,建立了发耳乡。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粘土。其中以煤储量最大,截至2008年5月,探明19亿余吨。主要分布在湾子沿北盘江边,煤质较好,煤的灰粉一般在14%,粘吸指数为50,发热量6500卡。人口状况 截至2008年5月,发耳布依族苗族彝族乡下辖15个行政村,即:发耳、大寨、马口、营昌、河坝、木角寨、江西、店子、新联、新光、新龙、民主、跃进、梓椅、先进,174个村民组,常住户10658户,常住人口36428人,其中城镇非农业人口766人,流进人口4000余人。乡内主要居住民族有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45%,是个多民族杂居的乡镇。教育情况 截至2008年5月数据统计,发耳布依族苗族彝族乡有初级中学2所(其中民办学校1所),有在校学生2073人;小学校点10所(其中完小8所,教学点2所),有在校学生5368人。全乡有小学教职工198人(其中专任教师189人,行政人员1人,代课教师8人),有初中教职工113人(民办学校23人),其中专任教师99人。
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15568平方米,人均校舍面积2.9平方米,校园设施达标的学校9所,达标率为90%。人均图书12.2册,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校校有厕所、旗杆、围墙。有教师用的必备资料,教学仪器按二类配备的学校1所,其余学校按三类配。初中校舍建筑面积7702平方米,人均校舍面积3.72平方米,人均图书12.45册,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行政用房、厕所、课桌凳、黑板讲台、教学仪器达标率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