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县:
基本信息 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位于唐县县城北2公里钟鸣山下。馆内有白求恩、柯棣华两个展厅,分别展出白求恩生前工作、生活的图片101幅,实物31件;柯棣华图片134幅,实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物42件。 纪念馆建成以来,加拿大、印度、朝鲜、美国等国代表,以及白求恩、柯棣华的生前好友和亲属曾多次来访。1988年,该馆与加拿大白求恩纪念馆缔结成姊妹馆。为了纪念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1940年,晋察冀边区军民在唐县县城西北35公里处的军城南关修建了白求恩陵墓。1941年、1943年先后修建了晋察冀边区抗战烈士公墓和柯棣华墓。建国后定名为晋察冀边区烈士陵园。陵园原建有烈士纪念塔、六棱纪念碑、碑楼、纪念碑坊和烈士传略碑等。1985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并由中央和省投资350万元,在唐县县城北2公里处的钟鸣山重建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于1985 年12月9日开工,1986年11月l日落成并对外开放,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该馆题名,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白求思、柯棣华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人物介绍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42),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专家。1890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年3月3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的一个牧师家庭。1916年,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成名以后,得到了一些很荣耀的头衔:皇家外科学会会员、自治领养老金及国家健康部顾问、圣心医院的胸外科主任、美国胸外科协会五理事之一。他青年时代当过伐木工人,卖过报纸,烧过锅炉,和劳动人民有着广泛的接触。他积极投身于工人阶级的斗争行列,热烈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1935年,在蒙特利尔,秘密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6年,西班牙战争爆发,他率领医疗队奔赴前线,抢救反法西斯战士,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于1938年初,率加、美援华医疗队,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帮助抗日。先后在武汉、西安和延安受到周恩来、朱德和毛泽东同志的接见。同年6月,转赴晋察冀军区,担任军区卫生顾问。他不怕艰难,巡回医疗,率队东征,战地救护,卫生检查,编写教材,讲课授技,组建模范医院,创办卫校。他不畏艰苦的生活环境,奔走在崇山峻岭,出入于枪林弹雨,同边区军民并肩战斗。他不辞劳苦,为边区群众送医送药,防病治病,他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卓越的医疗技术,满腔热忱地为抗日军民服务。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摩天岭前线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碎骨刺破,后感染中毒,抢救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病逝于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 白求恩同志在艰苦的战争环境里,同晋察冀军民同甘苦,共患难,他以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真正共产主义者的态度,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