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山镇:
概况 永城市芒山镇辖26个行政村(山城、前尧、后尧、僖山、夏庄、雨亭、磨山、周桥、张庄、柿元、马山、陶山、刘厂、关庄、朱厂、松元、大庄、刘庄、彭厂、郑楼、丁楼、赵楼、姜楼、陈楼、种庄、周庄),211个村民组(98个自然村,206个村民组),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万人,5.02万亩耕地。地理位置 芒砀山文物旅游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永城市,是豫东边陲一座新兴的汉文化旅游胜地。它东傍京沪,西临京九,北依陇海,连霍高速穿区而过,与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徐州、连云港、六大旅游城市一脉相连,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2002年被纳入河南省“三点一线”的黄金旅游带。旅游景点 芒砀山文物旅游区文化内函厚重,人文景观遍布,不同时代的文物古迹几乎涵盖了中国历史演变的全过程。这里有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在此避雨晒书的夫子崖,有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和郭沫若手书碑文;有三国猛将张飞在此筑寨伐魏的张飞寨,有水浒英雄李衮、项充、樊瑞聚义的三圣殿、更有汉高祖刘邦在此斩蛇起义后成就大汉四百年帝业留下的众多遗迹,如高祖庙、刘邦斩蛇处,御龙泉、紫气岩、皇藏峪、赤帝峰等,更有甚着为纪念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立的石碑夜晚用灯光直射即可看到高祖的灵光幻影,被誉为“天下奇观”,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是21座西汉梁国王陵墓群,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价值之高、分布之集中,可谓世界罕见,全国独一无二。其中柿园汉墓中出土的“四神壁画”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西汉梁孝王刘武之妻李王后陵以其庞大的规模及非凡的价值,被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该陵墓群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9月,别评为国家级“AAAA”级景区
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山川秀丽,民风淳朴;自然的造化与先祖的神工,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她以独特的风采和无限的魅力,倍受世人瞩目。历史 芒山镇历史悠久,秦置砀郡,汉置砀县,唐称凤凰城,清为保安镇,1949年设雨亭区隶属安徽砀山县,1952年划归河南永城,1953年更名芒山区。1986年撤乡设芒山镇。 自古以来即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文人墨客接踵驻足之处,自春秋末年以来,留下了众多千古胜迹和文化遗产,以汉梁孝王夫妇“穿山阴宫”为主体工程的十三座大型汉墓分布在14平方公里的群山之内,以规模之宏伟,年代之久远,工程之浩大而更胜于北京明代的十三陵。以汉僖王金缕玉衣、敦煌前壁画为代表的众多惊世文物是芒山盛衰退苍退桑历史的最好鉴证。以天下奇观“汉高祖斩蛇碑”、“夫子避雨处”等为代表的29处知名人文景点,为今后芒山旅游业的兴旺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特种养殖、工艺雕刻、绿色企业、科技工业、商贸旅游”是芒山崛起的五大经济支柱。镇区内有幼儿园两所,小学三所,先后投资318万元兴建的三所中学达52个班,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中心卫生院被省卫生厅审定为农村标准卫生院。有线、无线电视,电信、移动通信入户率在95%以上,宽带网也已接入普通家庭。交通 芒山镇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她北枕陇海铁路,霍连高速公路从镇南穿过,并留有出入口,境内郑楼村留有互通式立交桥。东临历史重镇徐州,西距文化名城商丘各100公里,是芒(山)徐(州)、芒(山)商(丘)、永(城)砀(山)公路的交汇处,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自然风光 芒砀山不仅交通便利而且自然风光宜人,它早晚变纪,四季各异。朝阳初起晨霭,庙亭参差,宛如海市蜃楼;晚霞映照,炊烟缕缕,彩灯闪耀,酷似中天仙阁;和春,花草争妍,群鸟比喉;炎黄,山青林碧,凉风拂面;深秋,层林尽染,满山红遍;寒冬,松柏呈翠,银装素裹。这绮丽的景色恰似一座天然锦屏给周围广袤无垠的原野平添了无限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