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官庄乡:
乡情简介 永城市陈官庄乡1975年建陈官庄公社,1984年改乡陈官庄乡。1997年,面积31.6平方千米,人口1.8万,是一个革命老区,著名的淮海战役陈官庄歼灭战就发生在这里。陈官庄因淮海战役而闻名于世,但其经济发展在永城市却一直处于下游,是出了名的“老(革命老区)、少(资源少)、边(边远乡镇)、穷(经济总量低,群众收入低)”地区。近几年,陈官庄乡借助农民自发形成的特色产业,积极进行引导,努力发展特色村庄;同时利用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这个红色旅游资源,抢抓国家发展红色旅游机遇,发展商业及服务业。陈官庄乡的经济开始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行政区划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县陈官庄乡,乡政府驻陈官庄村。2002年底,辖14个村(陈官庄、胡庄、黄松林、李门庄、刘集、郭楼、堌尚、潘窑、陈庄、杨寨、左寨、张大庄、王庄、李庄),113个村民组,56个自然村。经济羽绒生产 陈官庄乡的胡庄村是一个拥有1400多人、360户居民的村庄。在这个村庄,竟然有34家羽绒厂,其中3家是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水洗绒厂。胡庄村羽绒生产基地与安徽合肥、六安及浙江萧山并称中国4大羽绒生产基地,商丘、郑州、徐州、淮北等苏鲁豫皖周边地区的羽绒服生产厂家所使用的羽绒99%%由胡庄村羽绒生产基地供应。这样一个著名的羽绒生产专业村,其羽绒生产的经验竟是靠一个“要饭的”传来的!
1986年,安徽六安有个叫垄立品的人到胡庄村乞讨。当时,胡庄村里养鸭、鹅的人家很多,那些鸭、鹅属于自然喂养,成群的鸭、鹅在路边、村中沟渠里跑,一个村子里飞得哪儿都是鸭、鹅毛。垄立品看到那么多的鸭、鹅毛,就不再乞讨,而是整天扫捡鸭、鹅毛。当时,垄立品生产羽绒的设备极其简单,他在一个小缸里面放进捡的鸭、鹅毛,用一个小棍子使劲在缸里搅,然后将飞出的细绒捡起来就是羽绒了。垄立品“生产”几天羽绒后,就返回六安老家去卖。看他那一天比一天神气的表情,胡庄村村民知道他收入不低,很多人就向垄立品学习筛选羽绒的方法。垄立品也不保密,就将卖货的渠道告诉了村民。胡庄村村民在垄立品筛选羽绒的方法上又进行了改进,将捡到的鸭、鹅毛堆在一起,改用芭蕉扇子扇,这种用扇子扇的方法比垄立品搅缸的方法生产得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