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溪镇:
介绍 地理位置优越,镇政府所在地离市中心仅13公里,新东线横穿腹部11公宦溪镇里,是离市区最近、交通最便捷的一个山区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气候宜人,树木常青,平均海拔500米。夏季平均气温比福州市区低3~5℃,是避暑、休闲、旅游的胜地,有“榕城后花园”之誉。宦溪镇是省定革命老区基点镇,是解放前福建省委和城工部等地下组织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现存有桂湖“二.三”革命纪念馆、红军烈士墓等遗址。乡镇历史 唐时,宦溪属闽县八座乡稷下里,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后,八座宦溪镇乡改隶怀安县,元代又改里为都,宦溪属怀安县八座乡6都。明万历八年(1508年),怀安县并入侯官县,宦溪属侯官县八座乡42都。清时,宦溪属侯官县大北岭区。民国期间,今宦溪分为宦溪、捷后两个乡,属闽侯县新店区(5区)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宦溪属闽侯县第8区(石牌区,后改为北峰区、北峰公社),1962年划归福州市郊区,1970年,归福州市北峰区管辖。1975年,北峰区撤销,宦溪又划归福州市郊区。历史意义 宦溪镇古来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明代在降虎村设有“降虎寨”,一夫当关,万夫莫敌。抗倭将领戚继光曾经屯兵寨口,后长驱连江县沿海大歼倭寇。民国23年(1934年)桂湖垅头村张长弓等人,依山据险,发动土地革命,成立“苏维埃”政权。抗日战争期间,这里也是福州地区敌后抗日的大本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岭游击队”,长期在这里战斗和活动。现在桂湖地区被命名为“革命老区”,建有“二•三革命纪念馆”,垂范后代。乡镇概况 宦溪镇是低山山区,有七星坪、大帽山、加良山等3座较大的山丘。最高的是大帽宦溪镇山,海拔708米。最低的是桂湖溪盆地,海拔仅70米。桂湖溪、白眉溪在境内流长10多公里,流域面积65平方公里,峨嵋村的月洋水库就连在桂湖溪上,库容量140万立方米。耕地 宦溪镇耕地面积1.1万亩,山地11.4万亩,其中有林地5.6万亩。植被覆盖率达70%,主要的有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油茶林、茶叶林、柑桔林、枇杷林等。境内蕴藏丰富的矿物资源、水力资源和地热资源。月洋叶腊石矿区蕴藏有630万多吨的高品位叶腊石,其数量为全国之冠。硋 村的高岭土储藏量有200多万吨。桂湖溪和白眉溪的水资源数量有1亿方。桂湖溪的水力资源达29066千瓦。月洋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已达570千瓦,年发电量200万度。此外在桂湖溪垅头村地段有外溢的温泉口,温泉分布面积为0.2平方公里,水温56℃。交通要道 宦溪镇距市中心15公里,为福州北大门的交通要道。宋时福州到闽东一宦溪镇带以及北上浙江省温州的驿道便是自福州井楼门开始,从宦溪通过的,俗称“温州路”,在宦溪村还设有“驿铺”。1956年,从福州市区到连江县飞石的“福飞”公路通车,穿越宦溪镇境内有15公里。此外还有“峨嵋线”、“捷坂线”、“硋 线”、“降虎线”等4条镇内公路,计20多公里。城镇建设 1992年,宦溪乡撤乡改镇,享受建设工业卫星镇的各种优惠条件。镇内首先开通240门程控电话;建起4座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实行调频广播。同时3.5千伏安变电站和日供5000吨的水厂工程也开始兴建。此外还先后引进资金创办闽非矿业有限公司、天龙工业城、抱月山庄、永乐山庄等项目,初步形成近郊新型山镇的雏型。经济发展 宦溪镇充分利用该地区的水资源优势,发展创汇农业。1994年创办桂丰鳗业有限公司、宦溪水产养殖公司、宏盈水产养殖场、镇科委水产试验场等4家水产品养殖基地,饲养鳗鱼、甲鱼、罗非鱼、虾等。在黄田村创办“冠发水产养殖公司”。全镇水产养殖面积已达250亩,年产值达5000万元。1994年全镇的森林面积11万亩,其中杉、松等用材林6万亩,毛竹1万亩,杂木林1.8万亩,茶5400亩宦溪镇,柑桔、油 、广西月柿等果园5500多亩。粮食播种面积11960亩,产量5187吨。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621亩(分别位于弥高、板桥、黄田3个村),年上市蔬菜5000多吨。年上市生猪5000头、家禽6.2万只、水产品500吨、蛋品100吨、水果394吨。
1994年,宦溪镇的乡镇企业23家,职工1464人,农村社会总产值达1.4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78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100万元,农业产值1680万元;村镇企业总产值5990万元;出口交货总值2100万元;镇财政收入210万元;人均纯收入15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