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镇:
1.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长沙镇基本情况 长沙镇位于梅江区南部,距梅城10公里,镇政府设在长沙圩,地处梅长沙镇江河畔,因河床逐年淤积,岸边出现大片沙滩,人称长沙坝,故名长沙,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根据地,1987年被省民政厅列为革命老区。长沙镇东邻西阳镇,西接程江镇,南连梅南镇,北与三角镇交界,东南与丰顺龙岗镇接壤,梅江河、206国道、广梅汕铁路呈“川”字形贯穿全境。
全镇总面积9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有11.6万亩,境内山峦起伏,高山、丘陵、盆谷交错。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面有鳄鱼嶂,海拔1010米。耕地面积7289亩,其中水田6073亩,旱地1216亩。2000年末全镇总户数2804户,总人口12236人,其中侨眷占68%,是梅江区重点侨乡之一。建置沿革 长沙镇清代名为罗衣堡。民国20年(1931年)为第八区,民国30年为第二区罗衣乡,建国初期属梅南区。1956年从梅南分出,成立罗衣乡。1958年并入梅南人民公社。1961年从梅南公社分出,成立长沙人民公社。1983年冬改设区。1987年改设镇。1988年3月成立梅州市、实行县、区分设时,划入新成立的梅江区。镇内设管理区12个(1998年12月改设村委会),圩镇居委1个,村民小组106个。行政村名分别是:小密、长沙、井头、大密、上罗、下罗、澄坑、滩下、大坑、樟坑、埕石、陈公坪。基础设施 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即长沙中学,校址在罗衣岗,小学13所,其中完全小长沙镇学12所。1993年开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通过省市验收,1998年起通过政府出资、社会筹资、华侨“三胞”捐资等办法,逐年对薄弱学校进行升级改造,购置教育设备,教育质量不断提高,1999年开始实施素质教育。2000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8.5%,升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毕业率100%。镇内有卫生院1所,位于长沙开发区,建于1976年,1989年开始进行“一无三配套”建设,医疗设备不断充实,医技水平逐年提高。至2000年,卫生院设科室6个,病床8张,医护人员20人,农村医疗站9个,卫生员9人。文化设施有电影院1座,电影队1个,广播站1座,图书室13个,小型有线电视台1座,镇文化站经省文化厅评估验收,于1997年评定为省二级文化站。长沙圩内有篮球场1个,乒乓球室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