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利镇:
基本概况 丰利镇隶属于江苏省 南通市 如东县,1929年设丰利镇丰利镇。位于县境西北部,濒临黄海,紧连洋口港,古丰公路穿境,S221线、S225线和规划建设中的沿海高速穿境而过,纳入上海1.5小时经济圈。距南通兴东机场50公里,200公里半径内有上海、南京机场,江苏省“十一五”铁路规划洋口港专线落站丰利。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宜人。[1]面积人口 据当地政府官方资料[2]显示,该镇总面积154平方公里,辖古丰、周桥、土园、登丰、华严、龙潭桥、陈庄、双沟门、斜庄、王窑、双窑、吉庄、韦庄、花园桥、俞庄、椿树庙、於家营、砖桥、凹桥、草圩、鞠池、陈葛庄、双棒树、家庙桥、包家尖、哑巴池、新海等27个村委会和学林、松泉、虹桥3个居委会。总人口8.8万,其中农村劳动力2.9万。文化教育 如东丰利,风水宝地,是镶嵌在长江三角洲全国最早对外开放城市--南通市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十五”期间全国“千强镇”。如东丰利,人文荟萃。古在郑板桥来吟诗作画,近有张謇兴办教育,今有丁杰、徐善华一代画家。基础教育和成人技能教育质量名列全市前茅,劳动者素质高,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该镇机电、轻纺、海洋食品等已形成产业链。丰利镇工业集中区等四大招商引资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前景广阔,是投资者兴业生财的福地。丰利镇工业集中区:位于“江海第一文化古镇”---丰利镇的西侧。教育、卫生、文化设施和在建的政令行政中心,位于园区东首。交通便捷,与苏通大桥相通。劳动力资源充裕。水、电、通讯等设施配套;休闲、文化、娱乐场所齐全。重点进纺织、朵颐、服装、食品加工等项目,农业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盛产“天下第一鲜”的文蛤,从境内古丰市场销往全国各地。[2]产业发展 丰利镇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5个紫菜养殖,分别为蚕业合作社、紫菜养殖协会、南美白对虾营销协会、农产品养殖协会和绳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吸纳会员8500多人,带动农户5000多户,年营销额达1.6亿元,成为项目农业发展的载体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紫菜养殖协会帮助会员调整紫菜养殖结构,为会员提供技术服务,2008年发展外滩沙养殖4000亩,丰利镇紫菜养殖面积达2.8万亩。蚕业协会自购了电脑,在因特网上发布供求信息,分析茧丝绸行情,每年为会员增收30多万元。 由于紫菜业的急速扩张,如东近岸可养殖区已开发殆尽,不少养殖户采取以提高养殖密度的方式来提高产量。由于高密度的养殖,致使紫菜品质下降;近岸水质的下降,又导致了病菜、烂菜事件时有发生,为紫菜业健康发展投下了阴影。为了扩大紫菜养殖空间,提高紫菜产量和质量,如东县少数紫菜养殖户开始尝试到外海开辟新的紫菜养殖场。事实证明,此举不仅提高了紫菜的产量和品质,而且经济效益较之于近岸养殖更为可观。在地方政府的倡导下,广大养殖户纷纷到外海开辟新的养殖场。
丰利镇是著名的优质条斑紫菜生产基地,也面临着紫菜养殖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丰利镇镇紫菜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南通东朋水产品公司率先在外海开辟紫菜养殖场,其他紫菜加工企业和养殖户紧随其后纷纷向外海发展。丰利镇外海紫菜养殖面积已达6000多亩。紫菜产量的提高也拉动了加工业的蓬勃发展,丰利镇去年吸引民资8000多万元,新上了30台套紫菜一次加工机、2台套紫菜二次加工机,年产紫菜干品7万标箱。2008年,丰利镇紫菜养殖企业开发外海养殖的积极性更高了,丰利镇2008年共启动民资3000多万元,新增紫菜外海养殖面积4000亩。发展战略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县委十二届七次、八次丰利镇全委会精神,从洋口镇的实际出发,丰利镇确定了“农渔重镇、工业强镇、旅游新镇”的战略目标,并以“四化”措施,确保丰利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以高效化提升农(渔)业。一是推进农业规模化。落实鼓励发展规模农业的相关政策,积极试行土地股份合作,加快土地流转,积极创建一批高效的规模化先行村、示范村和特色基地,努力实施一村一品战略。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各类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三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体系。牢固树立“以质量树品牌,以品牌求效益”的发展意识,强化农业标准化建设,搞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二、以外向化做强工业。丰利镇工业产业层次低,产品低端化以及结构不合理,单体规模小,丰利镇坚持内资外资一起引,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选好商,选好项目并努力优化创业环境,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以外向化、民营化推动工业化提速。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规模运作,在节能降耗、三废处理上加大投入。引导丰利镇企业适时组建企业集团最终发展成为上市公司,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大科技成长型企业的培植力度,努力使机械电子行业尽快发展成丰利镇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