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美镇:
镇情概况 霞美镇位于福建省南安市东部,面积56km2。霞美镇于1999年7月设立,从原丰州镇拆出。辖16个行政村(其中4个老区村,一个少数民族村),截止2008年,总人口64179人,是闽南著名侨乡之一。东霞美镇距泉州市区12公里,西离南安市区10公里,省道308线贯穿全境,与省道307线、金霞、柳中、军民连心公路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霞美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湿润多雨,阳光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350天以上,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雨量1500-1800mm左右,地势平坦,物产丰富,是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实施单位。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小一型水库一个,小二型水库二个。[1]自然资源 全镇共有耕地17602亩(人均0.28亩),山地30950亩(人均0.5亩),果园15540万亩(人均0.25亩)。名优特水果主要有龙眼、橄榄、杨梅等。拥有花卉基地面积8000多亩,年产值1亿多元,是全省4大花卉基地之一。全镇畜牧业规模实体数十个,其中,生猪存栏数达万头的有大众、顺兴、华友3家,大众、顺兴养殖场已取得省“绿色食品商标”。[1]经济状况 霞美积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花卉产业发展迅速,丰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花卉基地)建设进展顺利,霞美花卉基地总面积达8000多亩,年产值1亿多元,有效解决农村6000多名富余劳动力的出路;畜牧产业发展形势喜人,全镇畜牧业规模实体数十个。霞美镇有耕地2.4万亩,可开发的山地4.5万亩,可利用的浅海滩涂3.2万亩。丘陵地带的五社、黄埔、眉田、巷内、运头、山岭、塔岭、前梧等村以农为农民在海区附海蛎苗准备下海吊养主业,主要产品稻谷、番薯、花生、蔬菜和荔枝、龙眼、杨梅、枇杷、桃、李等水果。果园有3万亩。黄埔杨梅品质特佳,远近驰名。沿海的山前、过田、刘坂、霞美、中社、白石、董门、溪仔、北江、后寮、下蔡等村渔农兼业。水产养殖业为经济支柱,每年总产量4.32万吨。传统的牡蛎自行附苗养殖1万多亩,改乱石附苗为条石“棋盘式”布局,并从滩涂向低潮区发展垂直挂养,年产蚝肉上万吨。发展太平洋牡蛎(日本大蚝)吊养1万多亩,年产大蚝肉2000多吨,“霞美牡蛎”为名牌产品,“霞美蚝煎”驰名远近。又引进台资发展鲍鱼和对虾及贝类养殖。养殖鲍鱼的有台资禾美养殖公司,用地25亩;正兴养殖公司,用地15亩。对虾养殖以江隆养殖公司为最大规模,投资152万美元,养殖面积2.1万平方米。养殖文蛤的有三达水产养殖公司,养殖面积150亩。此外,虫、寻虾混养3000亩,蛏、蚶及其他贝类混养共4000亩,藻类养殖300亩(其中紫菜150亩),白鳗鱼养殖200亩,欧鳗养殖50亩,牙扁鱼养殖1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