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坂镇:
历史沿革
明万历年间,乡绅陈梧在这里为其父母墓建“风木亭”一座,周围尽是荒埔,称“大垅坂”。清康熙《漳浦县志》记载:“康熙三十七年,乡绅黄性震捐资置义冢一处,址在风木亭大垅坂。”后大垅坂转音为大南坂。民国初年建大部亭一座于原梅林铺址上,状如土地公庙,曾有人在那里卖凉茶糕点,故称“大路店”。大南坂农场的前身是漳浦农场,始建于民国24年(1935年8月),隶属于福建省建设厅农林改良总场,1955年4月成立福建省大南坂农场筹备处,全场人口120人,职工82人,职工来自全国10个省、市(县),以及4个国家的归侨。1957年6月改为福建省国营大南坂农场。1958年先后接收安置印尼归侨和水库移民。1960年,根据省委要求,农场在县委的支持下,全场经营面积扩大到18万亩。1987年11月,农场引进入第一家外资企业。至次年,全场共有大小工业企业29家(不含外资),总产值达1000万元。1991年1月,省政府批准大南坂农场为全省10个首批对外综合开发农场之一,同年6月又列为漳州市对外农业经济技术合作区。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