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谯区:
规划方向 未来的南谯新区将抛弃传统的产业模式,对一些重污染、高耗能、低科技产业“亮红灯”,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环保、节能、高科技产业,并着力引导介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2.5产业”潮流,即既有服务、贸易、结算等第三产业管理中心的职能,又具备独特的研发中心、公司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中心和现代物流服务等第二产业运营的职能,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型产业园。与此同时,作为南京同城化新家园,2030年规划人口规模将达到30万人。这意味着,新区将可容纳10万户居民。建设情况 自2009年3月以来,南谯区先后投入了五六亿元资金,修建了长达31公里的路网。伴随路网工程的推进,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已经建成,一些重点项目已相继入驻。加上新区境内老京沪线、京沪高铁、马滁扬高速、滁宁快速通道、滁宁轻轨等多条交通线路的交汇,其交通优势日益明显。新区建成后,必将成为发展物流业的首选之地。
南谯区具有东部的区位、中部的成本、西部的资源,南谯还在服务机制和承载平台方面,造就南谯优势。自2007年起,开发区由此开始了以扩容升级为内容的二次创业提升工程,先后用于基础设施的投入累计有4.5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5平方公里,为调整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提升园区档次奠定基础。同时,创新体制,改革管委会机构设置,增设了开发区规划建设局、社会事务局、招商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建立了企业从洽谈到投产的跟踪帮办服务机制,打造了一个快捷高效的运营平台。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实施后,作为滁州承接产业转移现代产业园“一核两带一轴”中皖东滁州新区板块之一的南谯工业开发区,更是以打造第一站和首选地为己任,超前编制规划,力主把开发区进一步扩容到20平方公里。并优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功能开发,进一步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一是重点打造两个平台:加快项目区建设,提供用地平台;加强职业培训,打造用工平台。二是构筑现代化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园区周边地区连接高速公路、省道及县、乡、村公路的路网。三是紧抓南谯新区建设契机,完善城镇的配套服务功能,加快人居、公益、景观三类配套工程建设,健全水、电、气三大市政基础设施网络,并通过推进娱乐、餐饮、休闲、物流、专业市场等三产发展,吸引二产进驻。四是建立合作园区,打造独具特色的“园中园”。目前,与上海川沙功能区合作建设的南谯川沙产业转移承接园已建成18幢、8万平方米的钢构厂房,为转移企业迅速入驻创造了条件。眼下,南谯区还积极与南京白下区工业开发区对接,为合作共建园区铺路。据统计,2010年以来就已有南京先进复合材料等10余家来自东部的企业落户南谯。建设背景 南谯区与南京江北地区一脉渊源,自古就人文相亲、风俗相近,拥有区位、资源、环境三大优势。在滁州积极呼应南京“拥江发展” 战略、开展滁宁同城化对接后,南谯区也抢抓先机,先行一步,谋篇布局,分享这块诱人“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