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山乡:
建置沿革 寺山乡原叫寺脚,居民多为早年从广东迁移到此。据《翟志》记载,清制基本沿袭明制,道光以前为南三里,辖三团,即康吉团、康泰团、康乐团。民国初年称为来宾县第四区。1933年12月,寺山乡与石牙乡并为县第八区,辖1街5个自治村,即寺脚自治街、禄正自治村、东陈自治村、宣扬自治村、罗律自治村、乌慢自治村。1935年改设寺脚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月,建立寺山区人民政府,区址寺脚街。1951年4月改称第八区人民政府。1952年11月,区址石牙。1958年11月,撤区设乡,寺山、石塘2个乡从石牙分出,寺山乡址寺脚街,辖寺脚、乌慢、东瓜、东陈、大本、上水、上团7个小乡;石塘乡址石塘街,辖石塘、大炉、陈王3个小乡。1959年2月,石塘乡并入寺山公社。1961年6月,寺山公社分为寺山、石塘两个公社。1962年9月,撤消公社,恢复区的建制,寺山、石塘两个公社合并为寺山区公所,辖寺山、石塘、大炉、陈王、石古、金山、宝山、上团、大本、东陈、东瓜11个公社。1968年3月,成立寺山区。1969年1月改称寺山人民公社,辖寺山、贺山、大炉、大河、石塘、乌慢、大步、上水、上团、东陈、东瓜、大本、陈王13个生产大队。1984年9月撤公社设乡,辖石塘、王元、陈王、大河、大炉、贺山、寺山、乌慢、新步、上水、上团、大本、东陈、独石、安村、东瓜、六力17个村民委98个自然村。1996年撤村公所改称村民委,辖权不变,沿袭至今。2007年寺山乡陈王村民委员会陈王屯更名为鳌山屯。地貌物产 乡地处丘陵与山地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境内主要山脉座落于西南部,东部、西南部山体相连,山峰成丛,丛间有岩溶洼地、谷地。主要河流有大河(也叫河敏河),发源于石牙莲花村螃蟹坝,从南向北贯穿乡境,注入红水河。土壤为沙质泥土和泥质沙土。东面为硅质岩红壤和硅质石砾土,西南为棕色石灰土,中部低谷土质肥沃。已探明的矿产有锰、滑石、重晶石、钼、铁、石灰石等矿。农业 2006年农业总产值达21102万元,粮食总产量达22277吨。乡党委、政府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秋冬蔬菜,当年全乡蔬菜种植面积1417公顷,比上年增长15%。2006年全乡有蔗面积3.6万亩,预计06/07年榨季进厂料蔗达15.98万吨。林业 2006年共植树造林471公顷,退耕还林67公顷,义务植树5万株。至2006年底全乡有林面积5310公顷,林木积蓄量为1121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8%。畜牧业 畜牧业以猪、牛、羊、家禽为主。2006年末生猪出栏69215头,存栏68900头;肉羊出栏5739头;羊出栏3680只,存栏4130只;家禽出栏22.244万羽。肉类产量5557吨;水产品产量370吨。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畜禽品种改良覆盖面达85%。招商引资 2006年,寺山乡引进年产电解锰1万吨的寺方学江锰矿电解锰生产厂、外地老板开垦土地、承包荒山造林等项目,共完成招商引资6500万元。乡镇企业实现利税1750万元,上缴税金440万元,增加值为3320万元。交通运输 全乡有通往来宾、武宣等地二级公路,二级道路17公里,乡道29公里。全乡98个自然村,村村通公路。日通往来宾市的班车每15分钟一个班次,平均每天客流量为3000人次,发往武宣每天18个班次、柳州班车1个班次,平均日客流量300人次。2006年建成石塘至陈王、石塘至王元、寺山至上团三条村级公路,为该乡的经济发展开辟了致富道路。
商业贸易 全乡有新集贸市场1个。2006年,有效商业门面215个,摊位404个,从业人员1426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40万元,集市贸易总额1390多万元,全乡有两个超级市场,村村设有代销店。财政金融 2006年乡全乡财政收入360万元,财政支出280万元。境内设有信用社1所,邮电储蓄所1所,合作基金会2家,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440万元,农业贷款发放880万元。人民生活 2006年全乡农民人均有粮622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780元,每百户中有94户有电视机。全乡共有各种机动车辆2280台,摩托车4500架,农机544台。教育 1992年年开始,乡党委、政府决定加大建校投资,每年筹措教育附加费120多万元建设学校。1998年通过自治区“两基”验收。2006年,全乡有中学两所,教职工172人,在校中学生3055人。中心校1所,完小17所,教学点22所,教职工418人,在校小学生5415人,入学率达99.5%。幼儿园3个,专职幼儿教师15人,入园儿童580人。2000年以前,该乡17所完小仅有中心小学、六力、东陈、大河、贺山等几所学校各建有一栋教学楼,其余的均为砖瓦结构房。在几年时间里该乡先后在石塘、王元、陈王、大炉、乌慢、新步、上水、上团、大本、安村、东瓜等学校建起教学楼,全乡实现小学教学楼房化。卫生 2004年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6年来,农民参合率达到80%;有卫生院1所,在职医护人员38名,住院病床17张。该级村级卫生合作门诊22家,私人门诊8家。供电供水 自从农网改造以来,全乡98个自然村已经全部通电。全乡有王元、贺山、独石、寺山、陈王、上水、新步7个村委已经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自然文化 有来宾八景之三(金峰寺风景区、鳌山风景区、古松山风景区),有寺山乡革命烈士纪念碑园。重要事件 道光末年(1850),石达开部黄鼎凤在寺山石塘村等地活动,动员民众加入太平天国起义军,很快组织一支队伍,他们平民心,擒盗匪,使当时的石塘一带社会平定,人民安宁。1851年,石达开十万余人北征,黄紧密配合,打下庆远、忻城、迁江等地,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